第324章
狄仁杰也不算是寒门子弟,他所在的家族也是世代官宦,只不过都没出过什么大官。
祖父狄孝绪,曾任前朝大魏峡川县令,太祖立国后作为前朝官员,不受重用,做了没几年就致仕回乡了。
父亲狄知逊,三次参加科举,总算是中了进士,曾任云州长史,但因不适应当地的气候水土,感染寒疾,告病返乡。
好在狄家祖上留下一些田产,在老家安安稳稳的做个小地主,耕读传家与世无争,日子过得倒也殷实。
狄仁杰在父祖的教养下,从小谦逊知礼,十六岁离家游学,从南到北也算是边览天下人文风土,从游学实际结合自身的知识修养,二十二岁在并州当地就颇负盛名,人称“小贤良”。
原本狄仁杰在外游学多年,不愿再离家远行,只想着奉养老父,安守家业,读读书不问世事。
但他父亲心里一直有个执念,就是当年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得以出仕为官,可就因为身体原因难以伸展一生的抱负。
所以,眼看着儿子被自己这一身残躯困守在家乡,整天长吁短叹,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狄仁杰和父亲经过一番深谈之后,了解了父亲心中的愿望,最终同意进京参加科举。
他来到洛京也算是提前了一个多月。
到了之后就看到京中士子一番勤学苦读的样子,和以前有些不同。
当他了解了今秋科举的新政之后,又看了《洛京日报》刊载的策论例题。
多年以来一直积压在心头的一个想法,抑制不住的想要发泄出来。
早年他父亲任云州长史的时候,一家人在边关亲眼目睹了戍边将士的辛苦,边境各州百姓流离失所,惶惶不安的生存状态。
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彻底解决漠北的边患,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保守战争的威胁。
刚开始,他觉得大楚和铁勒的实力不对等,根本原因是中原缺马,骑兵力量比不过铁勒,所以双方一直处于敌攻我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