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庆妤。
许栀和想到的也是她。
常家在汴京城有人脉有势力,有了羊毛手衣的合作在前,只要她们愿意一试,这件事就有机会做成。
许栀和恨不能现在就去常家问问常庆妤的意思。方梨紧紧地拉着她,“姑娘,外面还在下雪,要找也是明日之后的事情啊。”
她只好冷静下来,继续完善着自己的画作,并打算先做一个羊毛毡出来——到时候东西和画一结合,就好说了。
雪连下了两天,化雪又用了两日。院中的积雪堆在墙垣,只剩下薄薄一层,鸟雀出来觅食,在混了污泥的零星碎雪中翻找稻谷。
许栀和趁着天气晴好,带着自己简易的连环画和羊毛毡去了常府。
常家的小厮通报后,许栀和被放了进去。
常庆妤的院中,丫鬟鱼贯而入。
常庆妤刚起床,此刻头发还没梳,听到丫鬟的通传,披了件外衣就走到了待客的正屋,眉眼笑得弯弯:“许姐姐,你今日怎么来了?是布坊出了事?还是旁的?”
许栀和望着簇拥在她面前、把她团团围住的丫鬟,笑着说:“等你洗漱完再说。”
常庆妤闻言,立刻点了点头,对身边的丫鬟们道:“快些梳洗。”
丫鬟闻言,立刻忙活了起来,擦脸的擦脸,梳头的梳头,整理衣裳的整理衣裳。
一盏茶后,常庆妤穿戴整齐,洗漱完毕。她走到许栀和的身边坐下,看她摆在桌上的东西。
她拿起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人,说小人也不对,看着比正常的人要矮胖一些,圆滚滚的,颇为可爱……这样想,倒和树枝上停着的麻雀有些像。
“这是什么?”
常庆妤把玩了一会儿,才好奇地看向许栀和,“也是羊毛织品?”
许栀和点了点头,将画作按照顺序摆在了常庆妤的面前。
和方梨看到的不同,这次的画面上她注解了小字,因此不用她出声介绍,常庆妤也能毫不费力地理解画面的意思。
常庆妤看完后,知道了这个小人代表了什么。
“许姐姐是不是想卖这个?”
常庆妤眨巴着眼睛,“这倒是简单,随便寄放在书斋,半日功夫都要不了。”
汴京城中多贵眷,平日无事可做,买些话本以解乏味,并不缺银钱。
许栀和道:“庆妤可知道京城最时兴的话本?”
常庆妤似乎没想到许栀和问的这么直白,她想了想,脸微微泛红,点头。
她在闺中无趣,也会买些话本解乏味,对于时兴的话本,兴盛的那几本自然都记得。
这个羊毛毡甚至不需要拿去书斋,她自己都想留着。虽然兄长已经登科好几年,但是常家子弟中不乏年轻者还没考取功名。
总归是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