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丝正站在前台区域,手里拿着一叠什么,眉心拧得死紧。
两个布展助理坐在一边,也沉着脸看着桌面。
沈郁棠一进来,他们就同时抬头,望向她。
她心下一凛,放下手包,走过去,“怎么了这是?”
艾莉丝没有拐弯抹角,直接把手里的那叠东西递给她,“你看看这个。”
沈郁棠接过来,是印刷厂今早刚寄到的图录样本。她粗略翻看了几眼,心直接凉了半截。
任谁都能一眼就瞧出问题所在。
——平装胶订,内页纸质发黄薄软,装帧松垮。
纸张薄薄一层,几乎没有厚度,装订线走得也很浅,拿在手里毫无质感可言。
可以说,这印刷质量还不如学院免费的艺术期刊。
对于策展人来说,策展图录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展览留在纸上的模样
。
展览总会结束,墙上的钉子会拔掉,灯光会熄灭,但图录能永远被收藏被保留,能最直观地记录下她想传达的理念。
可现在这个版本,显然撑不起一场优秀展览的门面。
完全达不到沈郁棠的预期。
“这是按我们最低预算做的吗?”
她问。
“对。”
艾莉丝点头,“印厂刚送来的打样。他们说如果我们坚持原预算,就只能做成这个效果。”
“还有,”一旁助理补充,“早上印刷厂来电话,说因为最近高峰期排单紧,如果今明两天不定稿付定金,机器就排给别家了。”
“定金多少?”
“一半。”艾莉丝紧皱着眉,
“如果我们现在想要再改动,成本还会涨不少。”
沈郁棠忍不住深深叹了口气。
画廊现在能动的预算不多,还要留一部分在预展和开幕式当天。
但手里这份的样本显然是不合格的。
策展图录,是观众带走展览记忆的媒介,也是策展理念具象的延伸。
如果连这个都放弃了,那整场展览的完成度将会直线下坠。
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他们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更多资金选择更好的材质。
更棘手的是,媒体特供的十本图录因为纸张工艺与定制时间问题,根本来不及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