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们都是怎么做到的?”毕大人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十分震惊。
“哈哈,毕大人,这不过是我们水师营的一点小本事罢了。”张好古轻描淡写地说道。
“不行,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刻禀报皇上!致远啊,你赶紧随我一同进宫,面见圣上。”毕自严当机立断,决定将此事上报给皇帝。
“可是这粮食……”张好古有些迟疑地说道。
“粮食的事情就交给下官们去处理吧,你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如此重要的事情,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毕自严责备道。
话一说完,毕自严便迫不及待地拽着张好古的衣袖,一同登上了张好古的马车。
随着成均的一声吆喝,马车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扬起了一片尘土,径直朝着皇宫的方向奔去。
到了宫门外,毕自严一脸凝重,脚步匆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亟待面圣。值守的小黄门见他这般行色匆匆,又听闻他言辞恳切地说有重大事情要拜见皇上,心中不禁一紧,不敢怠慢,急忙飞奔而去,向皇帝禀报。
不一会儿,便有太监快步走出宫门,迎上毕自严,引领他进入琉璃殿。张好古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一同踏入殿内。
此时,崇祯帝正端坐在案前,聚精会神地批阅着奏章。他听闻毕自严前来,抬起头来,见他神色焦急,便放下手中的笔,关切地问道:“毕爱卿,何事如此匆忙?”
毕自严与张好古赶忙跪地行礼,待起身之后,毕自严急忙回话道:“回皇上,都是张致远啊,如此重要之事,他竟然也不早些说出来。”话一说完,毕自严环顾四周,似乎有些欲言又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崇祯帝见状,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转头对王承恩说道:“让左右都退下吧!你守在门口,不得让任何人靠近。”王承恩领命后,挥手示意两旁的侍从退出殿外,然后静静地站在门口,守住殿门。
接着张好古把《大明银币法》放在崇祯帝跟前,又把对毕自严说过的话对崇祯帝又说了一遍。
等张好古说完话,崇祯帝看了一遍《大明银币法》
等看完后,崇祯帝也是倒吸一口凉气,失去了帝王的稳重,站了起来。
辽东战事、西北民变、官员俸禄,等等开支却如无底洞般吞噬着朝廷财政。自己曾多次因军饷拖欠而“中夜涕泣”,甚至不得不削减宫廷开支,变卖内库珍宝以充军费。若银币充足,要是成功的话至少可以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绝望感,不再因财政问题而陷入决策瘫痪。
由于财政拮据,不得不依赖加派赋税、裁撤驿站等手段筹措军费,而这些政策往往加剧民变,使局势更加恶化。若白银充足,可以,
减少苛捐杂税,缓和民怨;
提高官员俸禄,减少贪污腐败;
重建官僚体系,增强朝廷权威。
财政自主权的提升,这样对朝政恢复信心,不在心率交集。
银子足够的话,可以按时发放军饷,稳定军心;
重建精锐部队,如戚继光时代的“戚家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