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快看小说网>隆万盛世听书 > 第1452章 蒙古兵权(第4页)

第1452章 蒙古兵权(第4页)

很明显,他打算提高商税的同时提高官员俸禄。

“俸禄乃是国朝之初定下来的,改不了。”

张居正说的是实话,《皇明祖训》里记着,否则官员们早就争取皇帝提高他们的薪水待遇,那会像现在这样,变着法子搞钱,甚至发明了“漂没”,那不就是为了提高收入。

“太祖定下的是官员品级俸禄,我们可以增加勋阶和散阶的俸禄,这不就等于给官员增加俸禄了。

若是没有足够的俸禄,官员贪腐之事,永远都不可能避免。”

魏广德开口说道。

此时大明,官宦之家和地方士绅就不说了,那些所谓寒窗苦读的寒门学子,单靠自家那点微薄的家业就想读书有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大多都要依赖宗族的帮助,寒门子弟靠着宗族之力才能出人头地,而宗族出力自然也是赌他有成后可以回馈宗族。

当官搞钱,一部分是满足自己需要,而另一部分是要回馈宗族的。

“这个先不说,你之前说打算对地方官府进行改革,把吏员纳入吏部管理,我觉得怕是更合适。

要断了地方摊派,还非得把地方上吏目理清楚不可。”

张居正却提到之前魏广德的一个提议,换后世话说就是增加公务员队伍。

大明朝除开军户,能从朝廷领到俸禄的极少,一个县不过区区数人。

所以后世也有人说,明朝一个县就几个公务员,一个县令要养一个班子。

在大明,一个县就只有这么几个人算是朝廷的正经官员,一个是县令,一个县丞,还有一个管理文书档案的主薄算正式编制。

除县令外,其他都属于未入流的文职外官,但由吏部铨选,因此也是正式官员。

此外,有可能获得编制的还有藩司衙门任命的县教谕、兵部选派的巡检司巡检和驿站驿丞,以及由户部任命的税课局大使。

就是这几个人,是在大明上了名录,可以领俸禄的官儿。

而其他人,都是这些官儿养的一群“奴才”,在外也是官身,但实际上就是官员找的帮手。

当然,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其他人都算“事业编”,地方自筹资金养活的。

也是因此,地方官府才有了摊派的权利,在正税之外加杂税。

衙门里六房典吏,还有县衙的差役和杂役,就是这种编制人员,主要从事跑腿、缉捕盗贼、收税等苦力工作。

人们常说的“三班差役”,一是皂班,他们穿黑色衣服,主要供知县使役。

其职责包括衙内值堂,在衙门内值班;衙外跟随主官出巡,负责廓清道路,也就是为官员出行开道;仪卫看守,起到警卫作用;在审判时出庭行杖等工作。

二是快班,分为马快、步快两种,他们主要供州县官奔走驱使,是衙门中负责侦缉密探工作的人员。

工作范围为巡夜,传唤、拘捕,并且他们也经常被派往乡下催征赋税。

三是壮班,主要是由身体强壮、有胆艺的人充当。

主要任务为看守衙门、守卫仓库、弹压民众骚乱、护送过境朝廷物资、维持治安秩序等事务。

除了县衙的“三班差役”以外,县儒学、驿站、巡检司等机构也都有各自的杂役人员。

按照魏广德所掌握的情况,此时大明下面各县,小县的差役有数百人,大县甚至上千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