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朝廷给的足够,他们保质保量做出来,也会有不小的利益。”
经过小半年前武清伯那桩子事儿发生后,魏广德就仔细计算了军服的工价,直接干预了军需采购里利益的分配。
要保证军需供应的及时和质量,只能是把握分寸,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大家都懂,必须让各衙门都能有一定分润,才能保证公务安排下去能做好。
大体上,利润三成给到商人手里,他们也直接承担着军需的质量保障。
剩余部分,都察院能拿到一成,主要是让他们监督,避免偷工减料的情况再次发生。
剩余六成,大部就进了兵部和户部,还有小部分是给到个军镇去的。
“唉,如今朝廷这制度,你我都没法改,也只能修修补补一番了。”
张居正叹气道。
想当初,他们还未入朝任事时,在裕王府,魏广德、张居正还有高拱、陈以勤他们,可是经常抨击朝政腐败,每每谈及都说要厘清吏制,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可真到了这个位置上,也就是高拱曾经试图做过,严肃处置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可最后却发现,查不下去了。
真要查,不说京官,朝廷几乎就得把地方官员整个儿换一遍,没沾事儿的少之又少。
“叔大兄,国朝之初就如此,你我又能奈何。
说到底,还是太祖定下的俸禄太低,而宗室俸禄又太高。”
魏广德说道。
“呵呵,善贷,你这话自己信吗?”
张居正却笑笑,说了句。
“呵呵。。。。。。”
魏广德略微低头,干笑两声。
实际上,大明的读书人从用功那时候开始,不,准确说是参加科举开始,大多在同窗之间就学坏了。
魏广德当年也是经历了读书人黄、赌之事的,也就是还没有发明毒品,说不得大明的读书人也会对此趋之若鹜。
可以说,对于读书人来说,一开始就已经知道该如何大手花钱享乐,十年含窗苦读,不就是等的今日为官后能够继续享乐吗?
以天下为己任的官员有,比如海瑞,那又如何,毕竟太少。
而且,严格说起来,海瑞其实也是灰的,如果太祖在,大明衙门里发的那些福利,怕是都是杀头的罪证,就更别那什么冰敬炭敬。
那些福利,说到底都是“民脂民膏”。
“官员俸禄调整一番,和商税挂钩如何?”
魏广德忽然突兀的说道。
“什么?”
张居正还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问道。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魏广德有要搞事儿。
很明显,他打算提高商税的同时提高官员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