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格外兴奋,整个马特拉克都能感受到他那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所以,更为合理的解释是,法扎帕夏只是邀请伊纳亚夫人前来马特拉克,共同庆祝孩子的诞生。
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法扎帕夏多次以各种各样看似微不足道的借口,邀请伊纳亚夫人前往马特拉克,庆祝各种不同的场合,这便是有力的佐证。
可以想象,两人在马特拉克相处的时光,很可能充满了欢声笑语,玩得十分开心。
毕竟,法扎帕夏对伊纳亚夫人的喜爱,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他甚至懒得去掩饰这份情感。
再想想当时的情景,莱拉即将分娩,法扎帕夏因为无法与自己心爱的伊纳亚夫人同寝,想必内心相当压抑。
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而然地渴望伊纳亚夫人的陪伴,以此来慰藉自己。
如此一来,肯定会有人看到他们二人频繁交往,而这些人,极有可能就是最初散布谣言的始作俑者。
说到莱拉的身世,其实她的正式母亲也是黑人,甚至肤色可能比伊纳亚夫人还要深一些,这也就解释了莱拉以及她后代的肤色特征。
众所周知,法扎帕夏对有色人种的女性情有独钟,而且在他眼中,肤色越深的女性越具魅力。
对于法扎帕夏来说,会有这种偏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马特拉克这个地处地球极北的地方,由于气候极其寒冷,这里的女性大多皮肤白皙。
柔和的阳光使得紫外线的威胁较小,人体根本无需产生过多黑色素。
所以,马特拉克人普遍身材高大,头发呈现银白或浅金色,肤色略带粉红色。
以现代的审美标准来看,这样的体型堪称绝美。事实上,即便在当时那个时代,马特拉克人独特的外貌也显得格外迷人。
然而,法扎帕夏却像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他对有色人种女性的喜爱,在马特拉克显得与众不同。
在
马特拉克这片土地上,法扎帕夏见惯了众多肤色白皙的女子,久而久之,竟觉得这类女子虽数量众多,却略显乏味,好似千篇一律的画卷,难以再激起他内心的波澜。
相反,当他看到肤色黝黑的女子时,心中却涌起一阵别样的愉悦。在这片以白皙肤色为主流的地域,黑色显得如此稀有,宛如夜幕中的璀璨星辰,愈发衬托出其独特的美丽,让他深深着迷。
这便是法扎帕夏对伊纳亚夫人钟情有加的一个关键缘由。他发觉,伊纳亚夫人的肌肤相较于多数人而言,美得别具一格,那如焦糖般的黑色皮肤,仿佛散发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魅力,令他为之倾心。
然而,法扎帕夏对这种独特肤色的偏爱,却给他带来了诸多麻烦,就连他的父亲也对此颇为不满。
尤其是当法扎帕夏毅然决定与他最宠爱的黑人妾室诞下第一个孩子,而非与白皮肤的正妻生育时,他父亲的反对声如雷鸣般响起。
他父亲的反对并非毫无道理,这种举动背后潜藏的政治后果,稍加思索便能清晰预见。
在贵族阶层中,宠爱妾室而冷落正妻,本是司空见惯之事,旁人或许只是瞥上一眼,便不再过多关注。
但若是与情妇生育孩子,而正妻却迟迟未能生育,这性质可就截然不同了。
需牢记,在阿哈德尼亚的社会观念里,妻子只有在生下孩子之后,才会被真正视作妻子。
因为在这个社会中,生育被视为婚姻得以确立的关键行为,远比男人和女人站在祭坛前立下的誓言更为重要。
那些誓言固然能向神灵祈求庇佑与恩赐,但孩子的诞生,才是婚姻真正的意义所在,是夫妻结合的结晶,是向众人昭示神灵已然接纳这对夫妇祈祷的有力证明。
尽管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家人从内部施压,盟友和家臣也在外部劝阻,法扎帕夏却如同巍峨的高山,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按照自己的意愿继续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