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快看小说网>代晋恺个人资料 > 第一四一一章 挽歌二合一(第2页)

第一四一一章 挽歌二合一(第2页)

谢琰其实早就想将这一万北府军交由李徽,成为东府军中的一份子。事实上北府军这些年的粮草盔甲中的大部分都是徐州供给的。以会稽郡一郡之力,根本无法养兵。但李徽始终不肯答应将北府军编入徐州军中,谢琰多次请求都遭拒绝。

后来谢琰从诸葛侃高衡等人口中得知了缘由,知道了李徽为何不肯接手的原因。那当然是因为谢玄之故。谢玄临死之前,曾和李徽谈及北府军的前途命运的问题,坦然告诉李徽,他不希望北府军跟随李徽走上不忠之路。

最终,北府军残部前往会稽,也正是李徽做出的安排。李徽不肯违背谢玄之愿。虽然北府军残部归于徐州是最好的结果,他也不肯这么做。而且为了维持这只兵马,给予了大量的资助。事实上北府军能够撑到今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李徽也做了他该做的。但其实,对于北府军残部而言,他们最好的归宿便是归于李徽麾下,加入东府军中。可是因为有北府军之名,李徽不能接受他们。

这些

话,谢琰和诸葛侃高衡等人都开诚布公的谈论过。此番会稽出兵,一方面是北府军理所当然的为了大晋尽忠之举。另一方面也是响应李徽的起兵,报答这些年来徐州对北府军的资助,展示给李徽瞧瞧,他养着的北府军是能够为他独当一面的。

在诸葛侃和高衡等人看来,此次出兵是北府军的最后一舞。之所以所有人都决定死战不退,也正是因为他们已经决意让北府军之名留在天地之间。而这支兵马本就从实际的意义和自我生存的能力上不应该存在了。

为了将士们的未来,不再背负北府军之名,反而是最好的情形。这样他们可以放下过去,坦然加入李徽的麾下,重新开始。此次死战,既是报答李徽之前的资助续命之恩,也是证明北府军旧部的能力和作战态度。此战之后,无论胜败,北府军都将要彻底解散。这已经是诸葛侃高衡等人的共识了。没有了北府军这个名号的束缚,李徽也才能接纳他们。

这是个痛苦的决定,但面向未来,是高衡诸葛侃等人最为明智的选择。

谢琰是性格和顺,且淡泊之人,更是个聪明人。他并不像他的父亲谢安和谢玄那样,对有些事情太过执着。这些年来,他也看清楚了时局的变幻,知道大晋的崩溃已经是不可阻挡之势。知道来来往往的朝廷中的那些人,都靠不住。他明白王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必再去留恋。

事实上,他早就已经决定跟随李徽,为他效力了。往日的一切,谢家的一切,都已如烟云飘散,他也并没有强烈的愿望去恢复这一切。对谢琰而言,能够保住谢氏后人,能有一席之地便可。什么忠于大晋,家族巅峰荣耀这些事,他其实早就不想了。

他和李徽很熟悉,谢家和李徽之间的那些纠葛,父亲堂兄堂姐和李徽之间的那些事他都亲历。他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并不认同阿爷和堂兄的做法。他对李徽钦佩之极,谢家于他或有提携之恩,李徽对谢家也是涌泉相报。李徽千里迢迢来会稽平复教匪之乱,救了自己的性命。为了堂兄,兴师动众不惜陈兵江上,和司马道子正面相抗。有几人能够做到?

种种的交往和事迹,让谢琰明白了一件事,跟随李徽的脚步,那是最正确的事情。

只不过,今日他生出了些私心。北府军是阿爷和堂兄一手建立的,今日这番血战,眼见被敌人包围。谢琰总希望给北府军留下些什么,所以才提出突围的想法。

听了诸葛侃和高衡等人之言,谢琰点点头,长吁一口气道:“二位将军所言甚是,豁达如此,当真难得。当此之时,唯死战耳。北府军若今日覆灭于此,那也是命数使然。是我想多了。”

诸葛侃道:“将军所言其实也没错,我的建议是,让谢玩小将军天黑之后率军突围。回到会稽之后,也好保护谢氏家小。万一我们覆灭于此,也有退路。”

谢玩叫道:“我不走,我也是发了誓的。”

谢琰笑道:“是啊,我们当共生死。此处败了,会稽也守不住,何必多此一举。诸位,各自回去,拼死而战便是。”

经过了这个小插曲,北府军众人摒弃杂念,再无多想。傍晚时分,桓嗣的兵马合围进攻,双方血腥的绞杀再一次开始。

两个时辰后,北府军被压缩到两个街区,五千人手只剩下三千人。越黑风高,寒气逼人,四周桓嗣的兵马鼓噪进攻

,北府军兵马破釜沉舟开始沿着中街往北猛攻,以求突破。

双方在钱唐县贯穿南北的中街纵道上展开厮杀,黑暗之中,火把在寒风中明灭,生命在热血飞溅中流逝。无数的生命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凋零,热血身躯化为冰冷的躯壳。

北府军最后的残部,在这场战事之中证明了他们的英勇和无畏,就像是当年八公山下淝水之畔的战场上,新建立不久的北府军便是面临着如此的绝境,面临着铺天盖地的敌人。彼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彼时谢大将军尚在,横枪立马,阵前挑杀敌军主帅,完成了逆转。

只不过,今日的北府军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的是北府军最后的尊严,唱起的是最后的挽歌。

凌晨时分,桓嗣得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东府军骑兵突破了拦阻,冲破了埋伏兵马的防线,已经向着钱唐而来,距离钱唐只有不到三十里。

其实,三更时分,桓嗣便接到了后方交战的禀报。埋伏的兵马阻击了东府军的兵马,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桓嗣明白自己要抓紧时间剿灭城中之敌,所以命兵马猛攻城中兵马,以求快速解决。怕的就是后方顶不住。

现在,坏消息传来。后方五千伏兵只是一开始占了便宜而已,这才一个多时辰,便已经被对方冲破阻击,冲过了伏击圈。

那也难怪。对方都是骑兵,且携带火器。拦阻的障碍物被他们用炸药包炸开,他们的火器轰的拦截的兵马根本无法立足,大量的手雷引燃了山坡上的枯枝荒草,让藏在山坡上的弓箭手只能撤离躲避。

桓嗣其实心中早有预期,他只是希望伏兵能够撑得久一些,自己这里进展的快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