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嗣自然不可能退却,当下传令全体兵马进行迎战。即便钱唐城中已经是残垣断壁,却也是巷战的好场所。双方兵马围绕着焦黑的还散发着滚滚热气的街区进行厮杀。
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舍,每一片街区都成为厮杀争夺的场所。尽管这些地方争夺到手已经毫无意义,已经全是焦土之地。但是战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是关乎街区街道和某处房舍的争夺,而是关乎双方意志胜负的较量。击败对手,是唯一的想法,稀烂的城池不过是战场罢了。
战斗焦灼,北府军兵马人数虽不多,但明显在作战能力和手段上占据上风。高衡诸葛侃率领着左右两军各两千人,再街区之间穿梭搏杀,互相配合默契。谢琰谢玩叔侄则率中军两千人居中策应。北府军的将士们虽战力只剩六千,但却牢牢的盯在南城街区,顶住了桓嗣兵马的凶猛进攻。
双方在中街区域的争夺几近疯狂,在一个时辰之内,中街短短的不到百步的区域五度易手。街道上堆满了尸体,地面都被鲜血染的通红。此处成了绞肉场,双方在此阵亡兵马高达八百人之多,且全部是近身搏杀所致,可见战况之血腥。
这种战斗,其实已经带有一些意气之争了。在一处没有什么战略意义的地点不断的堆兵鏖战,那便是为了一口气,就是不让对方得手的意气。听起来似乎不该如此,但对于作战双方而言,那是一口气,泄不得。一旦泄了,在这种面对面的肉搏作战中便输了。
但毕竟桓嗣的兵马人数众多,比之北府军兵马多了两倍有余。虽然死伤过万,但是可战兵力还有一万五六千人。人数依旧是北府军的两倍有余。
战斗进行到午后时分,在最终夺取中街之后,桓嗣的兵马将北府军压制在南城数条街区的范围,完成了对北府军的合围。
在南城一座稍微完好的没有被大火彻底焚毁的宅子里,谢琰召集众人商议对策。
“诸位,我北府军将士都是好样的,我阿兄带出来的兵将,果然没有辜负他当年的心血。目前为止,我们歼敌已经过万,坚守两天时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谢琰在此感谢诸位英勇。能和诸位一起作战,是我谢琰的荣幸。”
谢琰对眼前这些浑身浴血,盔甲破烂,疲惫之极的将领们说道。
“谢将军,我等能跟随你作战,才是我北府军的荣幸。当年北府军建立之时,谢大将军于广陵募兵训练,谢将军却也在京口负责后勤物资的调配,可以说北府军建军伊始,谢将军便是我北府军的创立者之一了。今日大战,又让我回到了当年跟随大将军一起同秦人作战的感觉。心中当真是感慨激动之极。上一次是谢大将军统帅我们作战,此次是谢将军,变的是领军之人,不变的是我北府军依旧强悍,不负故人。”诸葛侃大声说道。
“诸葛将军的话正是末将想要说的。今日无论胜败,我们都没有辱没北府军之名。”高衡点头附和道。
谢琰呵呵笑道:“二位将军是北府军功勋将领,北府军正是因为有你们所以才能依旧战力强悍。我相信,北府军依旧可以重现辉煌。”
话锋一转,谢琰道:“不过,眼下的局势于我不利。虽则我们立誓战死于此,绝不后退半步。但,我个人还是有些想法,想要跟诸位商量。”
“将军请讲。”众将领纷纷道。
谢
琰点头道:“我想分出一部分兵马突围出去。一则,
我不希望北府军尽数战死于此,
北府军需要留下一些火种。全部战死于此,北府军岂非就此湮灭。二则,会稽郡百姓需要保护,会稽城需要有兵马回去组织防守。故而,我建议天黑之后,由高将军或者是诸葛将军率两千兵马突围回到会稽,组织人力兵马守住会稽城。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谢琰的话,认为谢琰恐怕是想要撤退了。那也难怪,谢琰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真面临目前的境况,他想要撤兵也是在情理之中。
诸葛侃沉声道:“谢将军,要突围也是谢将军率军撤离,我诸葛侃是立下誓言的,绝不会此刻离开。”
高衡也道:“我也不走,谢将军领兵马突围便是。我等留下死战到底。”
谢琰忙道:“你们不要误会,我谢琰非贪生怕死之人。我只是为了保存北府军火种,以及为了会稽郡百姓着想。我也立下的誓言,岂会食言?分兵不是撤逃,我们死战到底的决心不变。留下来的人,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也不会折损北府军的威名。”
高衡道:“谢将军的意思我等明白,谢将军是知道今日恐怕要玉石俱焚,所以不肯让所有人战死于此,为我北府军保留火种,为北府军着想。但这大可不必。我北府军当年何等壮大,这些年来,沦落到只剩下这些兄弟,那说明我北府军已经完成了使命,早已可以寿终正寝了。今日这一战,能为北府军正名,让世人知道我北府军的勇猛,那已足够。又何必在乎他是否存续下去呢?今日天下最强的兵马是东府军,我们北府军其实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等已经立誓血战到底,便让我北府军将士燃起最后的火焰,烧的粉身碎骨吧。其余的倒也没什么了。”
诸葛侃呵呵笑道:“高兄弟说的极是。北府军之名流传于世便可,至于光耀壮大之事,大可不必。北府军的壮大已经过去了,眼下只可坦然接受便可。执着于此,反诸多不便。”
谢琰颇为惊讶,但他并没有表现的太吃惊,只叹息一声,微微点头。
别人或许不明白,谢琰确实心里清清楚楚两名老将的言外之意。北府军这个金字招牌曾经闪耀四方,但如今早已不是当年。北府军这个名头固然带来荣耀和骄傲,但其实勉力维持北府军已经不合时宜。
谢琰其实早就想将这一万北府军交由李徽,成为东府军中的一份子。事实上北府军这些年的粮草盔甲中的大部分都是徐州供给的。以会稽郡一郡之力,根本无法养兵。但李徽始终不肯答应将北府军编入徐州军中,谢琰多次请求都遭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