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快看小说网>代晋恺个人资料 > 第一四零九章 定论二合一(第2页)

第一四零九章 定论二合一(第2页)

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局面,不知多少人看着自己的行动,权衡着自己的表现。此番若能反击成功,即便不能彻底解决徐州的问题,那也必然是赢得所有人的敬畏。那么自己的皇位便将稳固,大楚便将稳如泰山。

在经过权衡考虑之后,桓玄决定即刻行动。他叫来内侍研磨拟诏,亲自写下诏书,盖上印玺之后命人即刻送往寻阳,交给桓石生。诏书上任命桓石生为征北大将军,江州刺史,统江北诸军事。并要求桓石生十日内率水军和姑塾大军进攻江北。

……

东篱门外,东府军大营安静之极。

本来轰炸计划将会持续,今日凌晨从京口运抵的五千枚开花弹已经运抵,补充了存量不多的炮弹。而且,昨晚炮营已经拟定出进一步往内城轰炸的计划,认为再增加一成的装药量,以最大射程的轰击角度进行无目标的轰击,可让射程再增加七八百步。如此一来,可将炮火延伸至东市主要街区左近,包括十几座衙署在内的区域都可能囊括。

但是,上午时分,上面传达下来的命令是,全体炮营兵马休整待命。炮兵后勤对所有火炮进行清理和检查,检查隐患,更换损坏组件,检查炮膛结构,以防微杜渐。

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火炮的作战手册之中,这种检查不可能是在战事进行之中进行。不过命令就是命令,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事实上,此次进攻的中断确实是事出有因。

凌晨时分,李徽接到了从朱超石从吴郡送来的消息。得知了顾谦拒敌力竭去世的消息。李徽心中自然是极为悲痛。

在李徽心目中,顾谦的地位其实不亚于谢安。追根溯源,当年李徽随同顾兰芝托庇于顾氏族下,虽然是寄人篱下的日子。但不得不说,若无顾氏托庇,母子二人的生活还不知道如何。在顾氏族中虽然寄人篱下,但起码得温饱,不受外人欺负。顾氏大族固然严厉冷酷,但起码这大族之威之下,普通人还是能得安全的,只要遵从族中的规矩,不要忤逆宗族便可。

事实上当年母亲顾兰芝带着自己回吴郡居住,便是顾谦通融的。依着顾氏家主和其他人,嫁出去的顾兰芝既非主家一脉,且家道中落,只是寒门破落之户,对于顾氏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所以根本不肯收留他们母子,任由他们在丹阳自生自灭。是顾谦做主,留下了顾兰芝和李徽。

对李徽而言,虽则这件事跟他其实并无关系,他穿越附身之后,顾氏母子已经在顾家呆了十年了。留给他的记忆也都很不好,都是被顾家子弟霸凌欺负的印象。但李徽不得不承认,正是在顾家,自己的皮囊才能平安长大。在后来见识了大晋的社会等级和百姓民生状况社会状况之后,李徽更是深刻的意识到,一个破落的寒门子弟能够长大成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尽管母亲和丑姑以及自己三人在顾氏过的日子也很辛苦,但能长大成人已是不易。更别说,那些事跟顾谦干系不大,是家主一脉的行为。

而后来,自己能得到中正评议的机会,并且居然能以顾家子弟的身份被举荐上去,得到了居巢县丞的官职,则完全得益于顾谦所为。

哪怕顾谦的作为,其实是为了顾家着想。其实是因为居巢县为官极为危险,顾家子弟不肯去上任,又怕因此得罪朝廷,被抓住把柄之后失去中正品议的资格。所以顾谦才奉家主之命,让自己去顶这个缺。这在许多人看来,是让自己去送死,是居心叵测,毫无人道之举。

但在李徽看来,这恰恰是一个救命的稻草。当李徽知道自己身处这乱世大晋之中的时候,便知道若无非常之举,若不奋力搏击,恐无生路。身为穿越之人,李徽怎会甘于平庸一生,为人霸凌欺辱的过一辈子。而身处大晋,寒门子弟甚至连搏一搏的机会都没有。当初的李徽便是处于这样的窘迫之境。正是顾谦给了李徽这个搏命的机会。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个机会无异于重生。

况且,顾谦当时也对李徽说的很明白,并没有隐瞒危险,让李徽自己做出选择。他并没有逼迫李徽上任,其实是李徽自己做出的决定。所以,顾谦说得上是光明磊落之举。

后来发生的一切,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甚至也包括李徽自己。顾谦曾摄于桓温的压力而对自己有所指责,那其实算不得什么,李徽知道,他是为顾氏着想,这一点无可厚非。在李徽入主徐州之后,顾谦和南方大族的支持至关重要。在一穷二白之时,若无南方大族的支持,供给钱粮铁器物资等重要的发展资源,东府军恐怕根本无法维持,徐州也难有起步。

在遭到朝廷打压的日子里,甚至连谢安都为了控制李徽的实力膨胀而断了大量的钱粮,控制徐州兵额。若非顾谦出面协调,南方大族不可能团结起来供给自己大量的物资。

这就好比是做生意,启动资金很重要。有人投资,便有了起步的本钱。徐州后续的发展便如滚雪球一般。若无起步的本钱,纵使李徽三头六臂,满腹经纶,丘壑万千在心中,也根本

无法实施。

可以说,

关键时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