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溪河畔的轰炸一直持续到三更时分。这是一场漫长而折磨人的轰炸。十门重炮总共移动了五处阵地,向城门方向挺进了百步的距离,目的便是将青溪河西岸所有射程所及的区域全部炸个稀巴烂。
黑夜之中,轰鸣声起伏,燃烧的房舍照亮了青溪的河水,也让内城所有人陷入更大的恐慌之中。
之前对于东城的轰炸其实并没有触动所有人。绝大部分住在内城中的百姓和大族官员有一种隔岸观火的感觉。反正东府军攻不进来,反正对方火器炸不到内城,伤不到自己和家人,毁不了自家宅邸。故而感受并不深刻,也并没有很担心。
许多人宴饮不停,照样过着之前的奢靡的日子,并不太担心目前的情形。但今日这场轰炸,已经波及青溪西岸,那已经是内城区域了。那些青溪河畔的美轮美奂的豪宅在轰炸之中被摧毁,在烈火之中燃烧。数以百计的大族官员的家眷仆役被炸死烧死,无数的财富付之一炬,这让大族官员们终于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以及真真实实的威胁。
对方的火器可以打到内城,并且已经毁了他们的豪宅府邸,炸死了他们的家眷。这显然让这些不能安之若素泰然处之了。
其实,不光是这些豪宅。青溪上地位等同于朱雀航的青溪桥也已经被炸毁。而且临近青溪的内城的几处街区也被波及。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轰炸期间有数十发炮弹落在了距离青溪最近的东市街区,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和店铺房舍的起火。
数以万计的百姓被迫逃离这些街区,往内城中心区域躲避。当炮弹落下的时候,当死亡就在身边发生的时候,什么宵禁戒严的命令都不起作用,恐慌的百姓要逃命,兵士们也根本拦不住。
轰炸终于结束之后,内城东侧青溪西岸之地已经是一片火海。大量的房舍被摧毁,街市的烈火熊熊燃烧着,借助东北风的风势往城中街道蔓延。
城中兵马出动灭火,直到天亮之后才将火势扑灭。但即便如此,大火吞没了两条街道,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天明之后,数十名官员大族进宫向桓玄哭诉。他们都是豪宅被毁,家里死了人的。他们希望桓玄赶紧解决问题,否则将带来更大的损失和恐慌。当然他们也希望朝廷给于赔偿,弥补他们的损失。
桓玄其实一夜没睡,焦头烂额。白天发生了踩踏事件,造成数百百姓的死亡的事情已经让他震怒了。他已经下旨命人彻查其中的细作,以及一开始便散布流言说西城门会开放的罪魁祸首。桓玄深知,在目前这种情形之下,最怕的便是内乱。一旦城中生乱,将给攻城兵马以可乘之机。所以他下旨戒严,希望能够稳定城中秩序。
而现在,城外之敌又炸到了内城,这其实也出乎桓玄的意料。这说明,对方的火器射程远远超过预期,绝对不可小觑。
安抚了那帮官员,并下旨将百姓疏散到长干里等东南外廓居民区暂时居住之后,退朝的桓玄回到后殿之中皱眉思索。
目前的情形来看,对方显然也明白攻城对他们不利,所以采用了这些手段来制造恐慌,来引起内部的混乱。虽然眼下城池似乎无虞,但是若任由对方这么折腾下去,迟早会出事。那李徽诡计多端,焉知他还会做出什么来。
桓玄已经明显感受到了城中官员大族的恐慌,这是极为不利的。如此被
动挨打,任由对方肆意而为而不作动作,迟早将导致城中局面崩溃。故而必须要做出反击行动了。
桓玄昨日桓伟所说的那个宏伟的计划可不是说说而已,这是他绞尽脑汁精心谋划的计划。利用己方兵马众多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固守京城,吸引住东府军主力的同时分兵直捣黄龙,对徐州腹地发起猛攻。眼下寻阳郡水军尚有一万五千余,姑塾尚有三万兵马,隔江同历阳郡的少量东府军进行着对峙。若渡江猛攻,必能的得手。肃清了江淮之地的东府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奔广陵,进而攻向徐州腹地
本来,桓玄想要将制定的作战计划再完善些,再推迟一些,让东府军再消耗一些物资,让他们在冬天的严寒里多挫伤一些锐气。更重要的是,要等待桓嗣解决了三吴之地的问题,之后配合城中兵马对城外东府军进行威胁的时候再动手。
配合水军以及姑塾军的进攻,让东府军顾此失彼。一旦他们回军去救援,则京城兵马大肆出击,趁其仓皇撤离之际猛攻追杀对手,不让对方有从容撤军的机会。
在桓玄看来,整个计划是相互配合的行动,形成联动之后,会让东府军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一步错便步步错。对方不可能不回救徐州,那便是他们失败的开始。
但现在看来,变化大于计划,则个宏伟的反击计划恐怕要提前进行了。即便桓嗣尚未能解决三吴之地的问题,那也不过是计划之中一个小小的缺失,并不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
况且,桓玄已经感觉到需要拿出行动的迫切的现实。自己刚刚登基,根基不稳。许多人心中并没有真正的信服和效忠自己。他们此刻心中摇摆不定,对大楚并不坚定,对自己的能力也并不认可。
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局面,不知多少人看着自己的行动,权衡着自己的表现。此番若能反击成功,即便不能彻底解决徐州的问题,那也必然是赢得所有人的敬畏。那么自己的皇位便将稳固,大楚便将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