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试图辩解,“常州知府宗灏、松江知府张铫、镇江知府戴可立、徽州知府秦祖襄四人,任上…虽无显绩,却也…却也未曾大过。”
“浙江巡抚张秉贞、杭州知府刘自泛、湖州知府王士誉、嘉兴知府钟鼎臣、徽州知府秦祖襄、宁国知府朱元锡。。。。。。等人,考功司亦是多方查证,方。。。。。。方有定论。”
“此乃三年考满,考功司、文选司按例。。。。。。。”
“按例?”崇祯突然厉声打断:“好一个按例,朕就想知道,考功司、文选司按的什么例?”
“三年考满,两京一十三省,上至督抚,下至七品县令,考评甲等卓异者几何?评为称职者几何?评为平常者几何?评为不称职者,又有几何?”
李遇知被问得张口结舌,冷汗浸透了朝服。心中一团乱麻。
这些数字,他根本不能细究。
谁都知道,这些年,崇祯严打东林党,谁也不敢拿考核打压异己。
大明朝的考核,不过是为了维持官场体面、安抚各方势力、平衡各方利益罢了。
吏部的考核,几乎人人称职,不称职者凤毛麟角,除非是实在兜不住或者得罪了不能得罪的,才评不称职。
“李遇知,别跪着了,起来吧。”
“朕知道,吏部考功司、文选司,也无法对两京一十三省,上至督抚、下至七品县令一一核对。”
“朕要求你们,也有些过了!”
“谢陛下圣恩!”李遇知老泪纵横。
却不敢起来,而是继续请求:“陛下,臣年老昏聩,请求致仕!”
“致仕?”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均惊讶。
大明的官员,才涨十倍俸禄,如何舍得致仕?莫不是真的伤心了?被崇祯皇帝气着了,才说的糊涂话?
崇祯摇摇头,坚决道:“不许!”
“考核不清,吏治不明,不许致仕!”
崇祯此话一出,满朝文武,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崇祯皇帝的话,虽然坚决冷酷,但也最是暖人心。这说明,崇祯皇帝,对官员还是有感情的。
“谢陛下圣恩!”六十二岁的李遇知,终于挽回了一些面子。
崇祯更知道,考核这个大事,换个人上来,很难摆平,他还想要李遇知的威望。
“李尚书、宋侍郎!”
“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