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峰站在最前方,眉头微皱,目光紧盯着数据流中的每一处细节。
他的手指在全息界面上划动,旋转着那如同星辰般闪烁的精神图谱。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获取的最完整、最深层的星团精神结构。”
纪老低声道,声音中带着难掩的激动,“其中包含了对精神生命维度的复杂建模,远超我们现有的理论框架。”
孙晴和夏菲通过精神链路实时接入现场,精神感知力极大增强了分析效率。
“我在精神场中检测到多条高维共鸣通道,这些通道似乎能极大提升‘回声之壁’的稳定性和扩展性。”
孙晴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如果能够完整复刻,将是我们精神防御体系的质变。”
夏菲则补充:“同时,星团文明的精神能量管理模式,
也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能量回收’机制,能够在精神消耗极大的战斗中保持持久力。”
—
数据解析的突破
科学家们根据遗迹核心数据,搭建出一套多维精神模型。
通过对比蓝星现有精神堡垒架构,陆峰发现了几个关键差异:
多维交错的精神网络:星团文明采用层层叠加的多维精神结构,形成强韧而灵活的防御体系。
动态自适应精神共鸣:精神节点能够根据外部精神波动自我调整频率,极大提升共鸣效率。
精神能量循环系统:类似生态循环,精神能量被不断回收与再利用,解决了长时间作战精神衰竭的问题。
陆峰凝神细读着模型,“这是一种极为先进的精神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防线不再单纯依赖‘硬抗’,而是实现自我修复与强化。”
纪老点头,“如果我们能将这套模型成功融合进‘回声之壁’,蓝星的精神战力将迈入一个全新纪元。”
—
技术攻关与团队协作
基于精神源核数据,基地内成立了专项攻关小组,孙晴和夏菲作为核心协同者,协调精神链路共鸣和实验操作。
工程师们在精神能量模拟装置上反复调试,调整共鸣频率和节点连接方式。
“这台设备能够模拟星团文明精神枢纽的环境,帮助我们实验多维共鸣波。”卡洛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小叶,你那边共鸣阵列反馈如何?”陆峰询问。
小叶沉稳回答:“阵列稳定度提升15%,精神节点响应速度加快,精神干扰噪声显着减少。”
“极好,我们正在接近目标。”陆峰露出一丝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