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鞋。”
“你们要去溜冰吗?大夏天的可没冰。”
“不啊,大马路上也能滑。”陈童再稳重,毕竟也是孩子,原地表演了个转圈,可把他俩羡慕坏了,连问哪里买的,多少钱。
没走几步,又遇见书记家小孙子,也是一样的问题,等回到杏花胡同这边,孩子更多,大家直接把他俩围在中间,又看又摸的,反正钱不钱的无所谓,他们就要!
“妈妈我要溜溜鞋!”
“溜啥溜,你新鞋不是昨晚才穿上嘛!”
“我不要布鞋,我要陈童和鱼鱼这种带轮子的溜溜鞋!”
家长们一看,那漂亮,那洋气,肯定老贵了,只能转头给孩子屁股上来两个大巴掌,“边儿去,石兰省没这鞋子,要买你们上京市买去。”
鱼鱼这老实孩子:“京市也没有,穗穗和她妈妈去看过呢,都没有。”
于是,话题很快转到南方到底怎么了,这几年到底发生多大的变化,到底有多发达的讨论上来。
这个说他家远房亲戚去年去了南方,过年就戴着金表回来。
那个说他们车间谁谁家的侄子,去了两年就把全家从大杂院搬出来,住进了铁路小区新买的房子里。
……
以前,顶多是捕风捉影,以讹传讹,但这两天陈庆芳的阔绰,他们却是亲眼所见。
杏花胡同的老百姓们,在一辆小轿车和两双溜溜鞋的启发下,第一次开始向往南方,向往鹏城。
清音可没时间注意那些,鱼鱼自从学会穿溜溜鞋后,玩心更加大了,每天吃饭都得一家子出去找,碗一放下,人就消失了,她每天都要跟闺女斗智斗勇才行。
在家附近胡同里的道路上玩她不担心,毕竟有陈童带着,但她担心他们玩到大马路上去,虽说现在车子没有后世多,但也还是经常有车经过,控制不好速度无论是车撞他们身上还是他们撞车身上都
()不是闹着玩的,只要半小时不见人就得去找。
鱼鱼也是个喜欢分享的小姑娘,她的紫色溜溜鞋自己玩够了也会借给小菊和海燕穿会儿,虽然她们压根穿不了,太小了。而陈童见她休息,也会跟着休息,把自己的鞋子借给其他男孩玩。
这时候,大院里就是最热闹的,因为几乎所有孩子,只要不是脚特别大的,都能上脚试一下,要是有谁不会滑跌个大马趴,那笑声都快把屋顶掀翻了!
谁要是会滑的,那就是各种喝彩与口哨齐飞,大人们在屋里听了也跟着笑,短短几天,已经有好几拨家长找到陈庆芳,请她帮忙给自家孩子也带一双回来。
毕竟价格也有他们能接受的,鱼鱼这双一看就非常贵,那买一双一般点的就行,反正孩子嘛,就图个新鲜,谁知道他会玩几天,买贵的还浪费呢。
陈庆芳一一答应,甚至直接给秘书打电话,让她现在就安排人出去采购,争取半个月后寄到书城市来。
而就在这样热闹的氛围里,1982年的国庆节来了,英子的肚子提前几天发动,她体格好,又经常运动,再加上是三胎,都还没来得及找车子送医院,在家里直接来了个半小时超快顺产。
孩子们正在玩溜溜鞋,忽然听见有人喊,“招妹来妹,你妈生了!()”
生了啥?3()”
“生了个弟弟。”
两张期待的小脸顿时成了小苦瓜,“咋不是妹妹啊?”
“那你回家问你妈去。”
众人又是哄堂大笑,清音带着几个孩子赶紧上刚子家,听见一个小猫崽子似的哭声,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怎么就是……是个弟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