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三真不想拿前线指挥部的指挥权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不想拿的话,前面他做那么多安排和铺垫干什么?他又是傻子。
他之所以不争抢,那是料定了别人根本就争不过去。他就坐在那里,看一群将领互喷口水,跟看戏似的,心里乐得不行。
他不争,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资历比较浅,生怕各方势力的大佬给在背后给他使绊子。
对于这一点,温三心里是很清楚的。虽然他设定出来的最高指挥部只有建议权,可坐在这个指挥部里的将领,却能轻易被上面的大佬遥控。
真打到关键的时候,他们背后的大佬跳出来搞事情,也是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
思来想去,不如先把这事情凉几天,让他们头上的大佬把问题想清楚了再说。
他也相信,各方势力的大佬绝对不是傻子,不可能把这么重要的指挥权交到一个指挥作战能力不足的人手上。
温三不争,这是给几方大佬面子。让他们将自己推出来,会更加服众。关键时刻进行决策的时候,也更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
至于小鬼子增兵,温三对此并不担心。
小鬼子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0万,再增加几万兵力,也可能改变战场的态势。
他有绝对的信心一战打垮小鬼子的防线,并且要在这次作战中,消灭掉鬼子主力军。
他有这个实力,也有这个底气。
就算国府和其它势力不来,温三也能凭他手下的部队联合北方军也能达到这个战略目标。
现在多出这么多的兵力,只能说让接来的战斗变得更加的简单。
特别是在鬼子主力部队崩溃之后,可以安排出更多的兵力对鬼子溃逃的部队进行极限追杀。
同时还能在留下足够多的兵力控制拿下来的城镇和各种工厂以及相关的物资。
这次他亲自率兵进攻北方三省,并且亲临一线战场,就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切断小鬼子这条往鬼子国内输血的重要通道。
经过五天的酝酿之后,最高指挥部几位大佬终于决定将温有才推出来,成为前线指挥部的司令官。
整个前线指挥部,一共有6名将领,除开温三之后,其余5位都是副司令员。
为了制衡温三,在重大决策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票决定权。温三作为司令官,他这一票相当于两票,算是突出了他的作用。
对于这样的结果,温三并不意外。他们既想使用温三的军事指挥才能,又不想温三一家独大,所以才得出这样一个折中的方案。
不过总的来说,温三还是占着很大优势的。
他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
这个方案确定下来后,温三立即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他在前线指挥部进行了简短的讲话之后,亲自带着人去一线部队。一方面是了解各部队的武器装备情况,另一方面也想看一看各方军队的精神面貌。
想要用好一支部队,就必须要亲自去深入了解这些部队的真实战斗力。战斗力这个东西光是从报告中是看不出来的。
当然,温三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想要尽量靠近鬼子的防线,去亲自偷听一下鬼子具体的战术安排以及兵力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