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国的报告很快做完了。
随着最后一道声音落下,会场内瞬间安静了下来,那些专家和工程师们似乎觉得他还要继续做报告。
航空领导此时站起身来鼓了掌,大家伙才反应过来,纷纷站起身来,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航空领导跟李爱国握了握手说道:“爱国同志,讲得很好啊,以后要多多的到我们这边来交流。”
李爱国看看航空领导,再看看下面那些专家和工程师,好像明白了上面的意思。
这是让他先混个脸熟啊,哈哈。
领导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刚才爱国同志的报告大家伙都听了,铁道部门能够建立铁标,咱们作为天上飞的,也不能落后,也要建立自己的标准,我看这个标准就叫做航标吧。”
“现在继续下一项。”
下一个报告者上台,李爱国走下了台,一路上不时有专家和工程师伸出手跟他握手。
会议结束后,航空部门照例邀请专家和工程师们留下来用餐。
航空部门的餐食标准可比铁道高不少,有很多就算是花钱也买不到,李爱国自然留了下来。
聚餐的时候,不时有飞机场和航空研究所的专家过来。
有的只是打招呼,有的是问问题,李爱国还见到了不少后世在报纸才能见到的面孔。
经过这场报告会,李爱国这个名字在航空系统,有了一些小名声。
两个月之后,航空部门公布了国内第一个航空配件标准,简称航标。
当年节省了至少百分之二十的资金,减少了大量损耗。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画面转到李爱国这边。
李爱国也知道航空工业的建立是个艰难的过程,在后世也没有几个人家具备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咱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搞出了大飞机。
不过有了自己这只蝴蝶,没准儿能改变这一进程。
聚餐过后,李爱国骑着摩托车迎着夜色回了四合院,刚进门,就碰到阎解成端着脸盘往中院走。
“爱国哥回来了。”
“嘛呢?”
“害,这是今天的洗脸水,我爹非让我去后院浇菜。”
说着话,两人往中院走去。
今天大院真够热闹的,还没过月牙门就看到许大茂正拦着一个年轻姑娘,指手画脚的说什么。
许大茂也看到了李爱国和阎解成,脸色有些僵硬,连忙说道:“爱国兄弟回来了,咳咳,这姑娘是来找秦淮茹的,我在给她指路。”
此时那姑娘也回过了头。
李爱国一看,这不是秦京茹吗?
想来是秦淮茹生产在即,现在没有了贾张氏帮忙,秦淮茹只能把自己的堂妹请来了。
李爱国还记挂着回家,冲着两人点了点头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