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事儿聊得这么高兴呢?”
“嗐,说扣她金条呢,烧个灶膛嘴撅起来比屁股还高。”
桑玉颗进了灶间,说话时抓起一把剥好的瓜子仁,然后塞到了张大象的嘴里,“可别欺负庆庆姐啊。”
“嗯~这山核桃的味儿好像浓了一点儿?”
“有吗?”
这一把瓜子仁是新开发的产品,还没打算投放,处于试验阶段。
主要是“十字坡”那边菜品开发工程师是有了,但零嘴儿是零嘴儿,跟菜品虽说都一样吃到肚子里的,可在技术上就跨了学科。
要不是有个睦州分水县的货车司机捎了一吨多的山核桃在“十字坡”,还真没想到拿来测试一下多味瓜子。
只有原味和五香味显然是不够的,品类越多越好,这会儿张大象是在煮瓜子的过程中把山核桃的渣滓废物利用一下,借一下山核桃的香味,效果还行,但还达不到张大象的预期。
所以这会儿就是当张家祠堂老头儿老太们的消遣,桑玉颗也喜欢吃,套个围裙就揣上一大把,方便看热闹的时候还能磕一会儿。
“颗颗,瓜子还有山核桃味的吗?”
“颗颗也是你叫的?当心被老头子们逮住了训你一个狗血淋头。”
“哼!我才不怕被骂,我喊嫂子‘颗颗’是为了显得亲近。”
“……”
“……”
本来只有张大象觉得无语,现在桑玉颗也觉得李嘉庆浑身上下哪儿都软,就嘴是硬的。
大概是两人“同病相怜”,桑玉颗别的活儿虽然没做,但还是跟李嘉庆一起坐灶膛后头烧火添柴,顺便往灶膛里塞了几个土豆和山芋。
暨阳市大多数山芋并不好吃,但沿江的沙地山芋就有点儿意思了,纤维少的同时糖分还挺高,不管是蒸还是烤都很好吃,不过也正因为纤维少,煮粥反而差了点儿意思。
过去暨阳本地销量好的,反而不是这款沙地山芋,当不了粗粮。
“哇,颗颗,真有山核桃味的瓜子啊,真挺香的噢。”
跟个双马尾仓鼠一样的李嘉庆磕得飞起,而桑玉颗则是用手剥,她听说嗑瓜子会磕出牙齿缺口来,就想着还是得保养起来。
“掌柜的说以后想办法拿去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去卖,这会儿还没开发完成呢,等晚上我再去拿些焦糖味的。那个也很好吃,甜丝丝的,吃完了嘴里都是香的……”
两人小声地聊着天,张大象则是忙得不亦乐乎,蒜叶炒了个回锅肉,红烧了几条鲳鳊鱼,等酸辣土豆丝出锅的时候,煤气灶上的白萝卜丝荷包蛋汤也就好了。
摆上桌还有两个熟菜一个八宝酱菜,三个人吃绰绰有余。
“这个汤就马马虎虎了,要不是我饿了,我根本不会吃。”
“啊对对对……”
张大象懒得跟双马尾废话,夹了个汤里的荷包蛋给桑玉颗,“对了玉姐,过两天大姨夫又有一批货发过来,这次他好像要去太行山里头,我虽然叮嘱过他注意安全,但有些话讲了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提醒一下他,最近南方瓜子要涨价,让他千万注意安全。如果遇上‘地头蛇’拦路设卡,货没了就没了,不用管这点儿损失。”
跟王发奎打过交道之后,张大象就觉得这个大姨夫是典型的老派人物,人可能不富,但良心太过富余,并不适合跑江湖做生意。
他就担心王发奎为了不耽误事儿,踩着个大雷连人带货都被坑。
尤其是现在长江流域的葵花籽减产已经铁板钉钉,行情被拉高了一倍多,张大象手头这些货就已经有百分之两百的利润,有没有沈官根都是这个数,市场现在都在“炒”瓜子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