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谢桓知道了,不代表他也知道!”中年人霍然起身,“而且这件事是顾云天一面之词,我不认为谢桓真的知道……”
“别骗自己了。”江朝欢盯着他,淡声道:“首先,如果江玄不知道,那么他不会犹豫。在救不救嵇无风这个问题上,他一刻钟都不会纠结。”
……这不可能。
中年人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伪装。
他知道?他明知道,还……
“其次,他对你说的话,你真的感觉不到其中的意思吗?”江朝欢穷追不舍,“还有,谢桓知道此事,定是他所告知。而目的,就是用这个借口作为背叛的理由,取信于顾云天!”
……
看到中年人死一般绝望的神情,江朝欢移开了目光,“不过,江玄清楚这不是嵇闻道真的想害他,嵇闻道一定有他的原因。所以,江玄没有挑明,没有声张,只告诉了谢桓一人。并且在没有时间讨论此事的前提下,他们开始寻找第二天扭转乾坤的方法。”
彼时他们已彻底处于不利地位。
甚至说,已经没有任何赢的希望了。
“为什么这么笃定?就算江玄功力受损,谢桓却还是好端端的,也未必不能打败顾云天吧?”
很多人有这种疑问。包括曾经的江朝欢。
但他现在可以回答了:“因为他们了解顾云天。”
他们是真正与顾云天两次交手的人,不仅了解其武功实力,也逐渐看出了他的心理--
旁观者。
顾云天把自己视为一个旁观者。
他不太亲手做什么,或频繁地动用武力,也不全然追求“权力”“地位”“必胜”之类的庸俗之物。他们看出了第二次临安之战,甚至是顾云天故意搅局,才使顾门败了一次。
可是,一个旁观者,在偶尔拨弄棋子的同时需要保证最基本的一点:隐藏自己。
顾云天一直在隐藏自己的实力。
直到十五年后的今天。
他一直在做危险的游戏,所以,必须在任何情况下留有余地。其核心,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能力暴露出来。
在前两次江、谢两人全力以赴的条件下,他们打得旗鼓相当。那么,最后一战,若顾云天真正动用全部力量,此消彼长,他们不再有半分生还的可能。
所以实际上,在嵇闻道用嵇无风消耗掉江玄内力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淮水之役是必输的结局。
……
所以若按照第三个假设发展下去,他们,以及正道全部都是灭顶之灾。没有人能够幸存。
在这种绝境中,江玄只能想出一个办法,而且依旧是利用顾云天的旁观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