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玄毕生之学皆在“大乐必易”四字之中。耗费十年,定风波初具雏形,他正在修整完善之际,嵇闻道一家被仇家追杀、投奔了淮水派。
此后三年,江玄和嵇闻道一同参悟武功。嵇闻道在修习定风波时,又将自己广陵嵇氏家传内功之精奥“闻道思退”融入其中。
“大乐必易”是总揽全局之道。平和简易、万象归一;“闻道思退”是破局设局之术。临变知退、一生万物。
“道”统领“术”,“术”支撑“道”。
两人惊喜地发现,二者本源出一脉,同属玄门正宗,又无比契合,处处相得益彰。若能将其合而为一,定风波必然达到新的境界。
所以,他们才又耗数年,合力打通两种奥义之间的壁垒,构筑出“道”与“术”的通衢。
“定风波,是父亲的心血,也是嵇闻道的功劳。不止父亲手中有重修过的定风波秘籍,嵇闻道自然也同样掌握。所以,他认为无需通过铸剑将其留存。若万一他真的不幸,嵇闻道也会把此功法流传下来,教给嵇无风、嵇盈风,以及,我。”
……
无尽的沉默。也代表着,某种默认。
“嵇闻道之名,想必自来便取自广陵嵇氏的术业,又暗合了此功法的宗旨。但思退,应该只是嵇闻道为了怀念,才在后来给养育的属下以此赋名。可惜,萧思退到死都以为此生唯有一个名字属于自己,但其实,连这个名字也不是他的。”
些许感慨后,江朝欢继续他的追溯。
“以上种种,解释了父亲没造真剑的原因。但却仍无法回答他制出假剑的举动,是何用意。”
没错,既然没有铸剑传功的需求,他不造不就好了,又何必浪费力气弄一把假的多此一举?
梅溪桥也不至于凭空提出一个这样的想法,毕竟,他不是那种计深虑远、缜密无疏之人。否则,他也不会在最后关头露出破绽,被鹤松石和沈雁回看出自己是有意让玄隐剑被夺。
那么,可以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一开始,是有人跟江玄建议铸剑封书,以免武功失传,后世不继。
而那个人,多半还是嵇闻道。
本就是好心提醒,江玄初时想必也会认同,应下此事。但深思熟虑后,他发现铸剑其实全无必要,而且怀璧其罪,若此物反而引起争夺、觊觎,说不定还会招来灾祸。
纠结之时,他找来梅溪桥这个大弟子商议,而梅溪桥想出了这个主意:依言铸剑,但不置秘籍。
届时,如果真的江玄战死,淮水派山穷水尽,梅溪桥便带着假剑与众人分道扬镳,故意放言引开追兵。这样,此剑也算物尽其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是,为何江玄宁可同意了这个方案,也不去跟嵇闻道挑明,直接告诉他自己不打算铸造玄隐剑呢?
“当时,或者更早,父亲和嵇闻道已生嫌隙,关系早不复当初。所以,父亲怕自己出尔反尔,更加引嵇闻道多心,终究决定还是听从他的建议。虽然,暗中改换了思路。”
“至于父亲与嵇闻道关系僵硬的原因,还是梅溪桥。”
从西域归来的梅溪桥弄丢了定风波,但他“数字代码”的说法意味着即便定风波真的落入人手,也不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江玄并未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