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萍。”
“曾任健农电视技术公司广告制作部总监,央视《经济半小时》形象总设计。”
“这是我的简历。”李小萍把简历递给了顾铭。
随便翻看了一眼,顾铭就把简历放一边了。
不用看简历。
自己已经认出来对面这个女士是谁了。
后面的光线副总裁。
前世自己差点就要拍的那部院线电影里就有光线的投资,与她有过几面之缘。
“请坐。”
“你在央视这样的平台工作。”
“却要来我们公司,我可以知道一下,为什么吗?”顾铭模式化的问道。
“从改开以来,国内经济获得了大发展,但电影行业反而后退起来了,票房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国内的影视产业已经跟不上广大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了。”
“上面在95年开始允许私营资本参加影视制作,就是想要改变这种情况。”
“我感觉未来的影视行业绝对是个巨大的蓝海行业。”
“贵公司有老板你这个年轻的电影导演,在柏林也拿到了足够的资本,是很合适展示我能力的一个平台。”
“你觉得我们公司该怎么发展?”顾铭已经决定把这个未来的光线副总裁和知名制片人收到公司了,但还是忍不住地想多问几句。
“电影是个不赚钱的行当,有老板你一个人就够了,或者有些你觉得有冲奖潜质的也可以拿下,公司主要往电视剧制作方面发展。”
“我也不知道老板你了解不了解,但我还是想说,现在做电视比做电影赚钱的概率要大的多的多,而且我工作时留下的一些人脉也可以用到。”
“好!欢迎入职启明星。”
顾铭起身,伸出了手,“以后你就是启明星的总经理了,日常事务你来负责,我只管拍电影和大的战略决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谢,贵公司一定不会后悔我的加入的。”
“对了,我能提个小小的建议吗?”
“说。”
“咱们启明星现在首要的事就是换一处办公场所,然后招聘足够的人来建立起各个部门,把公司制度化。”
“这件事你当上任的第一个任务抓起来,重要决策汇报一下就行。”公司走向正规化也是顾铭所想,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笑着直接把任务交给了对方。
“另外,你尽快把村上春树的《烧仓房》和威廉福克纳的《烧马棚》的影视改编权买下来,买好之后立刻给我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