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那个号称欧洲第六帝国,出过大哲学家,元首的小学同学,伟大的哈耶克的姑表哥的维特根斯坦?”
“侄孙女。还有,她的老师叫,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wishtoday!”
接下来,类似的场景在休息室里又发生了几次。
森内特看似随意,实则精准地将李乐引荐给几位关键人物,有的是学术委员会的重量级成员,有的是顶尖期刊的编委,还有的是在某些特定领域一言九鼎的权威。
李乐的表现的不卑不亢,言谈得体,既展示了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熟悉和思考,又充分表现出对前辈的尊重。
这种从容,源于森内特这座“靠山”带来的底气,也源于李乐自身扎实的学术积累和相对超然的心态。他清楚,在这种级别的场合,过度推销反而落了下乘,真正的认可来自于研究本身的价值和对话中展现出的学术潜力。
不久,会议工作人员礼貌地提醒贵宾们可以入场了。
森内特在手杖和李乐的搀扶下起身,一行人谈笑着,如同一个移动的学术权力中心,缓缓向主会议厅的嘉宾入口走去。
与此同时,主会议厅内已是人头攒动。
当这群人进入会场时,邹杰的目光瞬间被吸引,然后,瞳孔猛地一缩。。。。。。看到了正神态自若地走在那些大佬中间,并在最旁边一个位置坐了下来的身材壮硕的圆寸脑袋。
一股强烈的不安感攫住了邹杰。立刻低下头,着急忙活的翻开了手边的会务手册,快速浏览着会议议程和所有报告人名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先是按拼音顺序查找“LiYue”和“YueLi”,没有。不甘心,又按照机构,仔细排查所有来自“PekingUniversity”和“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的报告人。
可无论是口头报告还是海报展示,他一个名字一个名字地看过去,依然没有发现任何李乐的信息。
他反复核对了三遍,确认无误。这才像脱力般靠向椅背,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
“邹老师,您怎么了?找什么吗?”周帆注意到邹杰的异常,小声问道。
“没什么,确认一下下午我们报告的时间地点。嗯,没错,是三点十分,第七分会场。”
邹杰试图将注意力拉回到即将开始的开幕式上,但眼角的余光却不受控制地瞥向前排那个圆寸头的背影,心里仿佛压上了一块石头。
那个人的存在,像是一个无法解释的变量,让他原本清晰的竞争图景,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虽然暗自庆幸至少对方的名字不在议程上,但那种与顶级学术资源如此接近所带来的无形压力,却比任何明确的竞争对手都更让他感到无边的压力。
周帆点点头,也看向前方,只觉得那些坐在嘉宾席上、气度不凡的学者们,仿佛身处另一个遥不可及的世界。而邹杰刚才瞬间的慌乱,让他隐约感觉到一些什么。
主席台上,灯光聚焦,年会主席缓步走向讲台,开幕式正式开始。
台下,上千名来自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社会人,怀揣着各自的研究、野心、困惑与期待,共同构成了一幅宏大的学术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