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许多被海商、豪强扶持起来的官员开始为背后那群人争取利益。
地方吏治开始变得糟糕,而这进步恶化了百姓对皇权的感官,“虚君”的思想浪潮不断出现并冲击着民间。
大汉二百五十年,在位十二年的孝宗驾崩,寿四十岁。
孝宗驾崩后,群臣依照遗诏,扶持十四岁的太子刘意即位,即哲宗。
刘意虽然年幼体弱,但表现得十分聪慧,在位对于政务处理十分上心,并重用了当时众人眼中的名臣赵昀,并且大力整顿吏治。
只是由于大汉并未迈入蒸汽时代,小冰期如期而至,各地天灾不断,呈现北旱南涝的局势。
刘意在这种情况下,挑灯理政十二年时间,最后因为积劳成疾加上体弱的驾崩,寿二十六,庙号哲宗。
由于彼时刘意已经诞下三子,被托孤的辅政大臣赵敬扶立不足五岁的太子刘蕲即位为帝,即为中宗。
接下来的历史就是大汉连续四代都是幼主即位,且即位几年便驾崩,最后赵敬以民间“虚君”的思想浪潮为由头开始假意改革。
当时还是宋王的成祖刘昭借此机会调往陇右,最后赵敬借助虚君改革扫除政敌,在最后反悔拒绝“虚君”,而是的选择改国号为大燕,弄出了个名义上虚君,实际依旧是君主集权制的虚假制度。
由于赵敬只是名义虚君,实际上仍旧是皇帝集权,所以各种新政搞得并不好,弄得民间混乱不堪。
那些原本赞同“虚君”的官员百姓都不由开始反思,甚至怀念起了刘氏天子当政的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刘昭等宗室率先举义旗反正,并花费七年时间平定群雄,中兴大汉。
他在恢复大汉宗藩体系的同时,出兵将天竺地区恒河以北的平原地区占领,同时以政治手段让中南半岛上的真腊、南诏等国尽数内附,镇压了日本道的旧倭人叛乱。
“这也是个穿越的吧,王莽对刘秀的剧本?”
回忆起这位成祖在日本道血腥镇压的手段,刘英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将目光重新投向面前的全球地图。
“刘邦建立大汉第一帝国,刘秀建立大汉第二帝国,刘继隆建立大汉第三帝国,然后刘昭建立大汉第四帝国,这大汉还真是没完没了了。”
“不过……”刘英看着这占据陆地面积七成的庞大“汉家宗藩体系疆域”,忍不住看向所谓的西洲和蛮州。
他已经了解了这个时代的科技背景,差不多就是自己前世所处二战前的科技水平。
如今的世界人口在十亿左右,大汉独占五亿,宗藩体系还有约两亿人口,其他三亿人口基本生活在西洲、蛮洲之上。
以大汉的实力,完全能发动世界大战,成为世界霸主,但大汉并没有那么做。
刘英觉得,这大概率是大汉为了营造外部压力来分散内部问题的做法,毕竟现在的这个“大汉第四帝国”虽然才立国不到一百二十年,但各类矛盾已经激化得难以调节了。
如果天下都是大汉的疆域,那在没有了外部矛盾的情况下,内部矛盾就无法被压制住。
西州和蛮州的存在,就是让大汉百姓感受到外部压力,如果大汉收复了西州和蛮州,那接下来将爆发矛盾的就是大汉的宗藩体系,以及大汉的中原之地和海外所有直领疆域……
“历史果然是个轮回。”
想到这里,他抱着书走出已经空荡荡的教学楼,而教学楼外则是具有汉唐风格的混凝土建筑群。
穿过空荡荡的校园,刘烈很快就看到了学校的大门,以及大门外那热闹的景象。
无数身穿圆领袍,头戴幞头的青少年们正在三五成群的坐在街道对面的酒肆之中,宽阔五丈的双向四车道上,时不时可以看到类似甲壳虫、吉普车的汽车在缓慢行驶。
这是大汉在三十五年前发明并进入市场的汽车,如今已经成为大部分精英阶级的代步工具,而普通百姓的代步工具则依旧是自行车或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