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丰年叹了口气,气愤的同时,是满满的不服气。
凭什么赵景清能赚那么多钱过好日子,而他们一家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抠抠搜搜过日子。
与此同时,赵景清和袁牧吃好午饭,还单独买一份梅菜扣肉外带,拿回家给林翠娥和袁星吃。
顶着烈日回家,一路上,两人找树下阴凉的地走。
解决了一桩心事,赵景清心里雀跃,步子轻快,和闲话时轻易能被逗笑。
回到小罗湾,林翠娥和袁星已经午歇,赵景清和袁牧放轻动作,简单收拾好,也回屋歇息。
次日出摊卖豆腐,不用担心李长菊再找上门来,赵景清和林翠娥心里都舒了口气,干活的热情更足。
一框接一框豆腐卖空,腰间的钱袋子重量越发分明。
日头越升越高,客人稀稀拉拉,赵景清和林翠娥换着休息。
赵景清坐下喝水,不由琢磨起来,自家四人,再加上招的三个长工,现在少则做八十框豆腐,多则能做一百框豆腐。
七个人齐上阵,全力做的话,赵景清估摸着能到一百五十框。
目前多的是每天八十框上下,能做更多,却没售卖的途径。
悦来酒楼这般稳定的合作方极好,可酒楼多的是有固定的采购对象,想要参与其中分一杯羹,不是件易事,可能还会招人恨。
虽困难,但赵景清仍想去尝试。
做生意竞争大,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赵景清想把生意做得更大。
回去和袁牧商量妥当,便可以开始实施。
赵景清凉快下来,和林翠娥换位置,让林翠娥休息,他到前面守着摊子。
三五不时来个客人,很快又卖空一框豆腐,赵景清将空的豆腐框挪到一旁,便听见有人喊他,“老板。”
赵景清转身,笑着招呼,“买点啥?嫩豆腐两文一块,老豆腐三文一块。”
“老板,是这样的,我听说你有批量卖豆腐给烧席师傅,我想从你这儿进豆腐。”来人解释道。
赵景清不动声色扫过他,身形瘦高,衣着朴素,衣裳袖子磨得起毛,裤子有补巴,瞧着不到二十岁,不似他之前接触过的烧席师傅。
有生意找上门,赵景清不拘泥于是什么生意,回头和林翠娥打声招呼,让她守摊子,招呼来人到一旁商量。
赵景清主动问:“你贵姓?是烧席师傅吗?”
“我叫季衡,不是烧席师傅,是隔壁青石镇的,”季衡将自己来意说明,“之前来走亲戚,吃过你家豆腐,我回去琢磨许久,想从你这进豆腐,再转手卖去青石镇。”
倒是个新奇的法子,赵景清之前没想过,颇为感兴趣,山阳镇就那么大,就算做大,生意也大不到哪儿去,卖到外面去,盘子做大,能赚的也就更多。
青石镇挨着山阳镇,不算太远,驾驴车得一个时辰,但送货来回两个时辰,自家肯定不能送货上门,不划算……短短几息,赵景清心思千回百转,得一项项同季衡商谈。
赵景清道:“你想从我这进货,可以。只是青石镇太远,我们不会送货上门,需得你自个来取货。”
“可以,”季衡点点头,“我来之前便想好了,我能自己来取货。你答应让我进货,其他的您不用操心,我能自己解决。”
赵景清点点头,直接道:“你应当知道我卖豆腐给烧席师傅什么价,三框以下便宜两厘一块,三至十框便宜五厘一块,量多可以另外谈价。你从我这进货,一次能进多少?”
季衡道:“我打算先进十框,看卖得咋样,卖的好再多进。”
青石镇几家卖豆腐的,他都买回家试吃过,没这家豆腐好吃,进货去青石镇卖,应当能卖出去,但毕竟是第一次,摸着石头过河,季衡不敢一次进多了,只能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