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芦聞言,接过话道:“我去摘吧。”
沈应想了下,说了个行:“那你去摘,我去叉鱼。”
陆芦点点头。
两人分工合作,沈应拿着竹竿去叉鱼,陆芦去附近的林子里摘木姜子。
黑崽看了眼拿着竹竿的沈应,又看了眼背着背篓的陆芦,毫不犹豫跟在了陆芦的身后。
木姜子又叫山苍子,长得形似花椒,大小也十分相近,口感却和花椒全然不同。
不仅没有花椒的麻味,相反,还帶着一种清涼的辛香。
新鮮的木姜子可以熬成木姜子油,也可以煮进鱼汤,不仅能提鲜,还能去腥增香。
刚走到林子的边缘,陆芦便看到了一大棵木姜子树。
不同于花椒树,木姜子的树上没有尖刺,采摘时不用担心扎着手。
树上的木姜子尚未成熟,果子的颜色仍是绿的,他拽着垂下来的枝條,将成簇的木姜子摘来放进背篓里。
想着摘来晒干后,下山时带些回去,陆芦因此多摘了一些,不一会儿,便摘了小半篓木姜子。
他没有全部摘完,留了些在树上,给山里的鸟儿吃。
摘完木姜子,陆芦又在林子旁看见了几片卵圆形的叶片,像一把把小扇子,碧绿的藤蔓缠着木姜子树生长着。
陆芦很快认出来,这是薯蓣的叶子。
和木姜子不同,薯蓣的藤蔓虽爬在地面,能吃的部位却长在地里。
人们通常会把它的塊茎从土里挖出来,削去外皮,用来清炒或是炖汤。
成熟的薯蓣肉质肥厚,如拳头般粗壮,清炒来吃清爽脆嫩,炖成汤口感却又粉糯绵密。
除了清炒炖汤,薯蓣还能蒸着吃烤着吃。
陆芦没有摘完木姜子便立马回去,而是摸索着藤蔓寻到薯蓣的根部,拿出匕首挖了起来。
沈应叉好鱼,见陆芦还没回来,来林子里找他,便看见他在挖薯蓣。
挖来的薯蓣正好可以烤来吃,他于是帮着一起挖。
一根藤蔓下的薯蓣除了主薯,大多还有几块侧薯。
有了沈应的帮忙,陆芦很快把薯蓣全挖了出来,放进装着木姜子的背篓里。
挖完薯蓣,两人回到小水潭边。
鱼已经被沈应剥开鱼腹收拾好了,一共叉了四條,分别串在竹枝上。
沈应没把鱼鳞刮掉,而是留在了鱼皮上,等烤熟后直接剥去,这样鱼肉也不容易烤焦。
陆芦放下背篓,去洗木姜子和薯蓣。
沈应捡来几块石头,在水潭边堆成圆形,又捡了些松针和落叶,将串在竹枝上的鱼架在上面。
洗好的木姜子塞进鱼腹里,他在上面划了几刀,又另外抓了一把木姜子碾碎,抹匀在鱼肉上。
完全抹匀后,沈应才拿出火折子,吹了一下,等燃起火苗,伸过去点燃捡来的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