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的确如此,只是崔姣姣无法告诉他,那成片的芳草烧成灰烬,一双和他分毫不差的狐狸眼永远失了灵性,少女长剑殉国,都是他的手笔。
“若有一日是帝师要杀我呢。”
她问,阎泱则有些诧异,她竟会如此大胆。
“你说过想活下去,既如此,便证明给孤看,你有资格活。”
他拿起桌边悬挂的配剑,带着阎泱径直出了营帐,独留崔姣姣于初秋细碎的风声中出神。
不日,两军交战。
此战不比十年前艰辛,而今御夷部所剩兵马虽稍多于贺朝带来的军队,可尽是十年前参战未死的那一批。多年过去,他们不思进取,只想着如何找回往日荣光,自然是元气不足。阎涣便是深信如此,才点了三万兵马便杀入草原西部。
一道道捷报传回大营,崔姣姣替他开心,却也更加焦灼。
倘若他权势更盛,岂非也如书中所言,早早便要颠覆朝堂,将贺朝更名改姓,建立那仅仅存在三年的夏朝。
不行,她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公主?”
她被打断思绪,惊了一瞬,而后向那人看去。
只见一身着古棕色圆领袍子的男子进了营帐内,他发丝束起,手中执一羽毛所制的圆扇,面色和缓,带着分笑意。崔姣姣与他对视之时,那人便十分有礼地躬身问安,道:
“臣千岁侯军师赵庸之,参见长公主。”
崔姣姣点点头,那人便笑眯眯地走上前来搭话:
“早便知晓帝师收了公主在旁协助,一路波折不得一见,今日终于能一睹公主英姿,实乃臣之幸事。”
瞧着他不过三十出头的模样,说起话来一套圈着一套,不愧是军师,排兵布阵都烂熟于心的人,熟读兵法,岂能不通人性?
“先生客气了,贺朝军中有先生坐镇指点,崔瓷还要以皇室身份谢过先生。”
赵庸之则是摆了摆手道:
“万不敢当公主称赞,臣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书中并未多言他的身世,这倒引起崔姣姣的好奇来,若是书中不曾提及他的父母亲人,那他究竟拥有自己不知道的故事,还是干脆前尘一片空白。
不过,这并非眼下第一要紧之事。
崔姣姣收敛了笑意,向他走了几步,直到不会被人窃听了去,她才凑近耳畔开口:
“先生与陛下交情如何?”
一语出,赵庸之肉眼可见地紧张了一瞬,带着几分警惕地看着崔姣姣的眼睛,似乎想读出些什么。崔姣姣倒也不想与他多周旋,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