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道跋涉而来。】
第二张纸上写的是:【心绪不宁,入蜀寻访故人。】
小童飞奔出屋。章晗玉握着信笺,“哦……”
远道跋涉而来。说了跟没说一样。
不肯泄露底细。只肯告诉陪客,入巴蜀游玩访旧友而来。
很好。那她这陪客也随便说两句应付。
窗外庭院阳光明亮,新来的陪客站在庭院中央,嗓音清越,目光灵动。
她伪做儿郎时会刻意压低嗓音,肩头尺寸垫高半尺,鞋似乎也做了手脚。
风采掩不住,依旧还是气质清华,翩如青鹤。
人站在阳光里浅笑,嘴角久不见的小小梨涡显露在阳光下,正在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晚生携内子、妻弟,隐居此山深处。鸡鸣而起,日落而歇。山中虽僻静,吾心归处便是乐土。不知贵客觉得,此山如何?”
窗外庭院明亮的阳光移动,屋里靠窗侧立的人影也动了动,深深地往外看一眼,
提笔写道:
【甚好。吾见此山亦欣喜。】
第80章
山脚别院。
大青驴昂地叫唤。门房熟谙地牵过缰绳,引客入门。
章晗玉这几天趟了个熟门熟路,不必接引,自己往后院去。
远道而来的这位贵客,身有残疾,只能听,不能说。性情孤僻喜静,人不出别院一步,偶尔落笔几句送出屋外,字不怎么好,笔下言辞倒是文雅。
对于章晗玉而言,好应付得很。
自从接下陪伴贵客的差事,她连早起去郡守府点卯的功夫都省下了,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慢悠悠地骑驴下山,伴着山涧水声一路晃进山脚别院,午后回家……
这才叫神仙日子!
几日相陪下来,她也发现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为人虽然孤僻,不喜露面,性情并不自卑自傲,颇为平和。见识也广阔。
这就很难得了。
这天顺着泠泠琴声走入竹林掩映的后院,正好琴师迎面走出院门,两边撞上,那琴师还是她寻来的,当即抱琴行礼:“张先生。”
章晗玉便停步问了句:“贵客学琴进展如何?”
琴师大赞贵客悟性过人,学一两遍便能记住新曲指法,实属难得。可惜年少时耽误了,否则学到今日,琴艺必有大成。
章晗玉又问:“今日可见到贵客当面了?年貌如何?”
琴师咳了声:“贵客还是放下竹帘……”
又无人能见真容的一天。
每次见面,不是压根看不清人影,就是坐着会客。至今连个头高矮、年纪少壮都认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