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宣筳瞪道:“凭什么不让我去?”
凌凤池给他的热茶里添了一把细竹叶,递过去。
苦茶静心。
把来回奔波五六千里的躁动之心压一压。
“京兆章氏家主自小在京城长大。他幼年同窗读书的好友,应该也是京城人氏。”
叶宣筳猛地醒悟。
外放去东海郡任郡守的这位章家好友,多半也是京城世家子出身,落叶归根,人或许就在京城本地!
叶宣筳领着大理寺丞一阵疾风般地走了。
章晗玉仰起头,和走回身侧的凌凤池对视良久。
“想不到……竟是这么个走势。”
峰回路转,她至今都觉得匪夷所思。
旁支大伯父居然留了一手,按捺二十年纹丝不动。
她越想越觉得惊险,惊险之余,又觉得哭笑不得。
“我那从未谋面的远房大伯父……他还真是又精又怂。章家怎会有这样的奇葩。”
裹着一身旧衣流放去岭南,静悄悄秘藏几十封往来旧信件,三千里流放路无人察觉,不可谓不精明。
害怕拖累了儿孙,一个字不说,身边妻儿一个不知,打算把兄弟临危托付的秘密烂在心里,带进棺材里,宁可不翻案也不冒险,就让一大家子在岭南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怂到了极点。
她这位远房大伯父今年也六十多了罢。
一阵后怕滚过脊梁,章晗玉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今年不敲登闻鼓,再等个十年八年,等到我这远房大伯父咽了气,把阿父托付的旧信件全装进旧衣裳带进棺材……”
“那时,你阿父苦心留下的证据无声无息地湮灭在岭南。翻案更加艰难。”
凌凤池站在牢房小窗边,对着窗外飘落的细雪,吐出一口胸中压抑多时的长气。
给章家翻案困难重重,前路百转千折。
岭南取证未回的这两个月,他顶着极大的压力,反复和朝中各方声音磋商,能压的压,能劝的劝,能拖的拖。
拖到今日,终于等到关键证物出现,面前几乎关闭的一线窄门霍然敞开,前方现出一条宽敞直道。
章家翻案有望。
细小的雪花一片片地飘落在章晗玉的发梢肩头,她浑然不觉,捧着热茶出神。凌凤池拍去她身上各处的雪花。
章晗玉回过神来,仰头冲他笑了笑。
“这下心真的定了。我刚刚都在想着,去阿弟的坟前上香祝祷的场景了。”
“那时我会对阿弟说……”她想了一会儿。
“这辈子终于做对了一件事。我这个做阿姐的,没有辜负他的好名字。”
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凌凤池耐心地听。正好肩头雪花拍尽,又揉了揉她浓密的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