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岭?白骨精?
提起白虎岭,自然会想到白骨精。我九字输入法打上去,白虎岭和白骨精都是那三个键呢。每年假期里的《西游记》也是不见不散。且高中课文里还有一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嗯……是高中课文里吧?
我倒是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不过课文倒是印象深刻,毕竟入选了教材的故事,总会比其他的故事更为人所知。
总之,从白虎岭推到白骨精,几乎是本能的行为。
书中所述,白虎岭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注)。人进去后,连骨头也未必都能剩下。可见山中有多么危险。因此承云县的人都不会去靠近白虎岭。幸而云水河隔断了承云县和白虎岭,也拦住了白虎岭的危险来到承云县——毕竟然云水河本身也是危险重重。当然,它在带来危险的同时,同样也保护着承云县。
真是事物的两面性呢。
不过,虽说有白虎岭,但妖精却不一定是白骨精。白虎岭和白骨精是因为《西游记》才产生联系。而事实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提到“见坳上有一具枯骨,长四十余里”,这倒是与《西游记》中白骨精的白骨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过在诗话中详细记载,那白骨据说是明皇太子换骨之地,而后三藏一行人又路过白虎岭,遇到化身为白衣妇人的白虎精,在此作怪,甚至吃人。孙悟空施法,在白虎精肚内变出猕猴,迫使白虎精吐出,反复三次,白虎精才被除。
当然吴承恩也有可能参考的不止《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像《太平广记》、《陇西县志》等等记载中,也有相应的“白骨化妖”和“白虎化妖”之类的传说。不难看出他也确实有将这些故事相融的行为。
不过关于明确提到白虎岭和虎妖的,据我所知的就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所以白虎岭的妖大王也有可能是一只白虎精——如果这里不是《西游记》的话。
我想我应该不太可能会穿到书里?
但……好吧,穿越这事本就不科学,也许……也许《西游记》是纪实文学。
我感觉有些不太妙,一时不好说究竟是白骨精好还是白虎精好。虽然九键输入法里都是那三个键,但……好吧,好像也没什么区别,都是挺要命的。反正都不想遇到。
噢……原来我记得这么多东西?忽然发现自己的记忆变好了,难道是因为能化人了?
我的思绪一会儿的功夫就歪到其他地方去了,结果老道的一句话又将我绕了回来。
“……那鹤妖不知从何而来,一来便占山为王。山中虎妖肆行,又有白骨所化精怪,专诱迷路人……”
老道沉重而无奈地说着。
我:……
是这样的。我本来应该欢呼一下——太好了!是鹤!我们有救了!
毕竟不管在哪一版的故事和传说中,白虎和白骨中没有出现鹤,所以我确认老道口中的鹤就是和我一同被九品莲池的漩涡带来的倒霉鬼。但是也正是听了老道的话,我心中的不妙感更重了。
占山为王?山中虎妖肆行?白骨精怪吃人?
哈哈,原来不是白骨精和白虎精二选一吗,还有个鹤。隔壁可真热闹啊。
而且这怎么看都不像是太乙真人坐骑之一的仙鹤能做得出……那可太做得出来了!
如果是《西游记》的话,里面不少的“难”可都是仙人的坐骑宠物引发的。太乙真人的仙鹤成了“难”之一,也丝毫不奇怪。只是太乙真人知道吗?
我心情有些复杂。
我和鹤是被资本做局了吗?
是吧是吧,一定是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