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金士衡终于下定了决心。
在这个动荡的乱世,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李成桂的政权显然已风雨飘摇,难以长久,他决定与那些暗中联络的旧贵族们合作。
于是,金士衡秘密会见了几位核心盟友,将他的决定告知众人。
旧贵族们听后,无不面露喜色,纷纷表示将全力支持他的计划,他们开始分头行动,一方面继续搜集李成桂在开京内部署的弱点,另一方面则暗中联络那些对现状不满的开国功臣,试图从内部瓦解李成桂的力量。
而李成桂这边,虽然对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有所察觉,但他并未轻举妄动。
因为此时的高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任何过激的行为都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而明军也在不急不缓地拔除着沿途的阻碍。
平壤是高丽的西京,距离开京其实中间只隔着一个安西都护府,以及慈悲岭。
明军过了慈悲岭,就已经兵临开京了。
而此时,李成桂尚未有任何组织高丽朝廷向南撤退的举动。
相反,李成桂还召集了在釜山压制南线明军的李芳远迅速回来。。。。。。至于李芳远回防以后,南线的明军怎么办,那就暂时顾不得了。
或者说,这时候只能指望南线明军推进速度没那么快了。
毕竟南面有不少的丘陵,而且行政区散布的星罗棋布,如果南线的明军还要稍微顾虑一点后勤的问题,那么推进起来,肯定没有李芳远撤退的那么快。
很快,北线明军的大军就浩浩荡荡抵达了开京。
而李成桂也准备在这里进行最后的抵抗。
李成桂不往南撤的原因,也很简单,往南撤更没有翻盘的机会。
他对于南方的统治力度,并不算很强,而他得国不正,统治时间又短,有开京在,他还算是正经的高丽国王。
要是开京也丢了,李成桂成什么了?
或者说,李成桂再往南跑,他还能跑到哪里去?
日本吗?
估计很困难,虽然高丽和日本,有些在东海岸的交易,但在大明的舰队已经得到加强,而且时间来到了春天的情况下,想要在没有多少风浪的海洋上横穿到日本而不被明军舰队拦截,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李成桂也不会做出这种举动,他固然能屈能伸,但基本的尊严还是有的,作为军人,他就是战死在开京,都不会跑路到日本。。。。。。日本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就是了。
而随着明军开始围城,开京城内,也日益人心惶惶了起来。
金士衡站在窗前,夜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却也吹散了他心中的些许犹豫。
“大人,一切已准备就绪。”一名心腹匆匆步入书房,低声禀报。
金士衡转过身,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好,通知所有人,按照计划行事,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金士衡是兵曹典书、鹰扬卫上将军,南訚是右军节制使,这两人手里都是有兵权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李成桂刚刚登基,人不够用。
而他们虽然没有跟李成桂作战,但是军队回到开京,他们就有了指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