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小说网

快看小说网>帝王聊天群 > 第 16 章(第5页)

第 16 章(第5页)

大议中桑弘羊坚决捍卫汉武帝的政策,与全盘否定汉武帝的六十多个儒生展开激烈的辩论。

这一年刘弗陵只有十四岁。

“贤良之士皆言阿父严刑峻法有违仁君之道”,说的极有可能就是这场“盐铁之议”。

六十多个贤良,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不多。

这场辩论以桑弘羊受挫结束,次年桑弘羊因参与燕王刘旦谋反被族诛。

【秦念:孔子必然支持分封反对郡县,这么喜欢法古为什么不放弃郡县制回归周朝那样的分封?是后世的皇帝们不喜欢吗?】

除却嬴政之外,所有皇帝都无言以对。

就是不喜欢。

见史书上始皇帝如何掌天下之权,后世的皇帝又有谁还能接受周天子的“垂拱而治”?

【秦念:到法制一道,却变成春秋决狱,可笑。】

【刘弗陵:朕受教。】

刘弗陵得到答案:

儒家贤良之言,果然不可尽信。

儒生“不喜欢”先帝之治,故而极力言先帝之过错。

【李世民:子误伤父案,依汉律,“殴父也,当枭首”。董仲舒以《春秋》之义论君子原心,赦之。秦皇,朕以为救父却被枭首不妥,不如赦之。】

秦念不由得赞叹群聊成员扮演的严谨性。

李世民的论点就比未成年刘弗陵有水平多了。

子误伤父案,指的是父亲跟人争斗,被人用佩刀刺伤,儿子拿木棍救父,却不慎误伤父亲。

按照汉律,殴打父亲是死罪。

而董仲舒引用许世子止弑君案,为这个儿子脱罪。

《春秋》记载许国世子止送药给他爹许悼公,许悼公喝药后死去,记录为“弑其君”。

《春秋公羊传》解释此事:“葬许悼公,是君子之赦止也”,即《春秋》记录“葬许悼公”这件事,是赦免了许世子止。

那么根据本心,儿子殴父的本意是救父,也应当被赦免。

这是春秋决狱的经典案例。

唐太宗讲述这个案例,是在反驳她先前说春秋决狱中的“论心定罪”不妥。

但这一点说服不了秦念。

【秦念:律法定刑不当,就应该修改律法:过失殴父,轻罪或无罪。】

【秦念:春秋决狱,损害的是律法的权威。是善是恶,谁说了算?张汤给颜异定的腹诽罪就是跟儒家学的论心定罪。】

大农令颜异震惊地看向张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