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先生就是街头巷尾常见的书生模样的人,一张桌子一根幡旗,能代写书信、誊抄东西,看字数的多寡收取费用。
字迹算不上多么稀罕,却也工整好辩认。
许栀和从右往左一列列看过去,这张单子分了两种情况:一为若是客人带了木材过来,分红四六,许栀和四,木坊六。二为木坊出木材,则三七开,许栀和三,木坊七。
刘家娘子的公爹见她看着单子没说话,出声道:“娘子若是有异议,也可以调整。”
这是还准备让利的意思。
许栀和没有异议,雕刻本就比她辛苦,而且木坊还担着保管的责任,她摇了摇头,将单子折好收入袖中。
刘家娘子接收到自家公爹的眼神,连忙起身走到柜子前摸出一个深蓝色的布袋,用手捏了捏后递给许栀和,解释道:“这是头一单常家郎君定做,还未补给娘子的十两银子。”
许栀和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她本想说之前便算了,但刘家娘子根本没有给她反驳的机会,强硬地将钱塞到了许栀和的手中。
“许娘子收好,明日还等着娘子过来呢!”
他们的神色不像是假客套,许栀和没再推辞,点了点头,“好。”
三人交谈的时候,方梨已经找上了门,她走到屋檐下,对着里面喊道:“姑娘。”
许栀和:“刘老伯、娘子,我先走了。”
刘家娘子热络地将许栀和送出门外,见两人并肩离去,忽然明白了自家公爹口中的“许娘子看着不像是做粗活的人,这生意不可长久,日后还是要本本分分刨木头”。
能叫许娘子“姑娘”,说明这是在娘子成婚之前就随行伺候在侧的丫鬟。
她折返回来,看见公爹说完事情,拿了刻刀又去忙活了,她在旁边看了几眼,心中下定主意——多门手艺多条路,若不是家中还有公爹会这门雕刻的手艺,这笔银子喂到他们嘴里,他们都没那个本事接住。公爹现在还在,若是有朝一日公爹去了,雕刻这门功夫就算在刘家木坊断了后!
相公,小叔,甭说是谁!总得有人会。
……
许栀和和方梨并肩回到了家中,陈允渡还没有回来。
她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被雨水打湿的裙角,反正今日肯定要换了,不如顺道去接陈允渡。
方梨蹦跳着回到家中,对许栀和道:“姑娘,接到了姑爷早些回来。”
“知道啦。”
一滴水珠从檐角落下,滴在方梨的肩头,碧色的衣裳突然多了一点深绿,她说,“快些回去。”
许栀和嘱咐完,踏着月色下泛着银白的水光,走到通向梅府的路上。
她走到梅府外面的时候,陈允渡和梅丰羽、以及一个不认识的郎君也刚好走到门口。
陈允渡一抬头,就看见了许栀和站在雨中的身影,今日无月,唯一的光线来自沿途的大红色灯笼,在柔和的光线下,她亭亭玉立的身影纤细而端庄。笼罩着一层橘色暖调的光影。
水珠落在描了竹叶的伞面上,发出沉闷的嘀嗒声,又顺着木制的伞骨,在地上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
几步之遥,陈允渡冒着头顶淅沥的小雨,走到了许栀和的伞下。
他自然而然地伸手接过伞,伞面倾斜,完全地笼罩了许栀和的身影,他问:“……下着雨怎么还来?”
许栀和:“你不开心吗?”
“开心,”陈允渡放缓了自己的脚步紧随许栀和的节奏,“但,怕你淋湿了。”
“我又不是泥人,哪有那么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