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许栀和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瞬间愣在了原地。
常庆妤以为许栀和不信,连忙说:“许姐姐,我是真心喜欢的。这个我虽然没见过,但姐姐忙活了一个多月,肯定很费时间和精力……”
她见过的珍宝珍玩无尽数,其中不乏价值千金者,她微微犹豫,对许栀和说:“五百两,姐姐觉得如何?”
许栀和诧异道:“倒也不用这么许多。”
细节部分虽然损耗心神,却还不至于如此昂贵。
“可是我喜欢这个,我喜欢的东西,怎么贵价都不为过。”
常庆妤认真说。
对于常庆妤来说,这些年过来光是常稷轩做过的“千金博她一笑”的事情就不在少数。她虽然才刚及笄不久,身家已经超过汴京城中七八成人了。
“而且不过有句话吗?物以稀为贵,现在只有许姐姐能做出来,看姐姐的速度,一个月说不定都做不到一两个,我可不就要趁现在见得早,将其收入囊中。”
常稷轩几次在她耳边念叨,陈允渡日后是要封卿拜相的,日后许栀和会不会继续做都说不准。
许栀和见她真的喜欢,笑了笑,“那便送你了。”
“不,不行,”常庆妤摇了摇头,“这是许姐姐的一番心血……那便三百两吧,我再给许姐姐介绍几桩好生意?”
常庆妤压低了声音凑到许栀和的身边,“高太傅的孙女高孟玹喜欢《大唐贞观遗事》,礼部尚书的二姑娘喜欢《楼兰观》……”
许栀和愣了片刻。
这算是量身定制了吧?
常庆妤说完几个平日有来往的,意犹未尽,“许姐姐,等之后我再去托人打听。”
许栀和:“够了够了。先做完这几个。”
常庆妤笑:“好呀,等许姐姐做完了,我再打听后面的。”
常庆妤爱不释手地看着面前的小人偶,喊身边的丫鬟去取现银。
常庆妤打算过两日就请工匠上门,打造一个琉璃罩子,防止灰尘落在上面。
西域拜城自汉唐之后盛行琉璃制饰,汴京城也有不少富贵人家喜欢摆上琉璃瓶。
去取钱的丫鬟还没回来,常庆妤想好之后,转头看向旁边的五幅画。
一一拆开平铺在桌面上后,许栀和说:“其中三幅山茶花,两幅书生。”
常庆妤顺着她的介绍看过去,被画面的精细惊到片刻。她书房中拜访的画卷,大部分都寥寥几笔,写意豁达。像这般精细、将五指都勾勒出来并上色的画作,很少见。
五幅画作姿势各异,但都能一眼辩认出人物,点上的淡淡金箔在阳光下浮动着细碎的金光。
常庆妤想起这段时间背的诗文,脱口而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毫不夸张的说,常庆妤简直想将这些都留在家中自己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