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栀和望了一眼,素白的笔身带着玉石的光泽,她立刻垂眸谢礼,“我……奴家替官人谢过陛下。”
她行完礼,站起身从小太监的手上接过托盘。
“应当的。”
几个内宦办完事情,转身离开。围观的百姓交头接耳几句,立时就有人提着手臂的菜篮上前,“大家都是邻里,出了这样的喜事,我也没什么好表示的。这篮子菜叶是我自家种的,陈家娘子看看如何?”
她刚出来,旁边立刻有几个不甘示弱的人加入其中,“还是先看看我的吧!这新鲜鸡子,个个大又漂亮……”
“今日我家准备炖了鸽子汤,选用的都是三年的老鸽,只取胸脯那一块肉,又用老鸭吊汤……陈家娘子要是有空,不如到我家小坐片刻?”
方梨观察着自家姑娘的神色,笑着走到门口拦下她们,“各位娘子,我们家姑娘还有事做,等日后有空了再走动。你们看这样可好?”
几个妇人还想再争,但是方梨已经将门关上了。
声音被阻隔在门外,方才显得没有那么嘈杂。方梨回到正堂,捏了捏自己的胳膊腿,“姑娘,从前倒是不知道咱们这条巷子住了这许多人……不过也对,我们住在巷子口,平常不往巷子深处去。”
不等许栀和回答,方梨就自圆其说,然后目光落在镶嵌了金玉的砚台上,一双眼睛瞪得浑圆。
“这是金玉的砚台?卖出去能换多少钱?”
许栀和见她眼睛都快黏在砚台上,伸手在她脖子上挠了一下,“官家御赐,就算你敢卖,也得有人敢收啊。”
方梨吐了吐舌头,小心翼翼地伸手在砚台上摸了摸,“姑娘,官家送人的东西都这般精致,他自己用的得多……昂贵啊?”
“那就不是我们现在能想象的呢。”
许栀和看了几眼,就移开了自己的注意力,“这些东西就放在这儿,等他回来了再动吧。”
方梨“哎”了一声。
这么一折腾,许栀和也没了困意,她坐在方梨的旁边帮她理着丝线,将布帘制作出来。
其中方梨见她对丝线起了兴趣,怂恿她尝试,许栀和立刻端正了身子,敬谢不敏。
做完后,良吉带着锤子和钉子过来,三两下功夫就将布帘钉了上去。
晚间时候,良吉主动去梅府接陈允渡回来。许栀和知道他有些迫不及待想要和陈允渡分享,也就随他去了。
陈允渡回来之后,眸子里带着几分笑意。
许栀和在旁边看着他三两步走到托盘前,单手撑着下巴笑。
这般青涩又喜悦,才是少年人应该有的姿态,昨日那种不惊不喜,波澜不惊,才不对劲呢。
然后她看见陈允渡只望了托盘一眼,就快速走到了她的身边,微微蹲下身望着她,语带笑意:“你最近不是练字吗?现在刚好有羊脂玉笔和金玉砚。”
许栀和被他抬头望着,罕见了茫然了一刻,“送给我?”
陈允渡颔首,“嗯,给你。”
旁边的良吉和方梨已经开始笑了,许栀和忽略他们的低笑,对陈允渡说:“你的笔应该用了两年多了。官家赐的笔材质极好,你拆了用吧。”
“没事,”陈允渡说,“你试试用的顺不顺手,要是不好,我再为你挑选合适趁手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