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河大街上的灯笼像是商量好了时间,一瞬间,沿河一盏盏亮起,照得黑色流淌的水面泛着盈盈波光。
许栀和一口汤饼,一口肉馍,吃得心满意足。
快吃完的时候,陈允渡起身,将铜子付给了老板。
“要是好吃再来啊。”
老板招呼了一声,又忙着去招待旁的客人。
杂耍的动静越发吵闹,吸引了不少赶来瞧个新鲜的人。
许栀和将碗放下,用帕子擦了擦嘴角,对他说:“咱们也去看看?”
至于东西什么的,等看过了再买也来得及啊。
陈允渡自然而然地点头,目光在人来人往地街道上扫过,将许栀和的手包在了掌心中,“人多,怕走散。”
听着他犹如解释的话语,许栀和弯了弯眼睛。
刚刚她好几次落在他的手上,猜测他什么时候才会忍不住牵她的手。
不过陈允渡的这个借口不算跛脚,两个人朝着人最密集的地方走去,那儿人摩肩擦踵,牵在一起,确实不容易被人群冲散。
许栀和的手在他的掌心中挣了挣,陈允渡松开一些。
她慢慢地调整着两人交握的掌心,直至十指相扣。
这才对嘛。
这个姿势,许栀和可以轻松地用指腹触碰他的骨节。
袖袍遮挡了两个手下的动作,两人心照不宣地没有低头。
许栀和抬头去看陈允渡的耳根,和第一次的青涩不同,他现在并没有因此脸红。
原先在他耳边说句话都会脸红的少年成长了。
两人顺着人流挤进去,看见了临时搭建起来的高台上站着一个变戏法的,他手中拿着一根竹竿,在地面轻轻敲击了三下,再次抬起来,上面突然多了一束梅花,将梅花取下来后,他将棍子随手搁在一旁,将梅花抖了抖——
从梅花里头飘下来不少揉得细小的纸团。
陈允渡占着身高优势,从空中接住了一个离他们最近的纸团,递给许栀和。
许栀和也生了好奇心,接过纸团展开,上面写着一句话——“福禄寿喜,岁岁平安”。
旁边有人接到了“松鹤延年,万事如意”,也有人接到了“才高八斗,蟾宫折桂”……
都是些最寻常不过的祝福,却能让来看百戏的百姓体会到由衷的快乐,笑声一阵一阵,几乎从未断绝。
许栀和又看了一会儿,才和陈允渡从熙攘的人群中挤出来。
“这个真好看。”
许栀和一只手被陈允渡牵着,一只手拿着刚刚接到的纸条,笑着说,“我们改日再来看吧?”
陈允渡被她身上散发的喜悦所感染,莞尔:“好。”
两人在街上买了不少东西,陈父陈母的布料衣裳,小舅小舅母的糕点酒水,最后两个人手上都满满当当地回了家。
方梨和良吉等在门口,远远地见到人,连忙上前将东西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