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转眼间,三天过去。
梁伯天不亮就去了行当,挑挑拣拣,选了一辆驴拉的板车,给了车把式三十文钱,车把式就笑眯眯地跟着他回来装货。
驴板车停在门口,良吉将要带走的行李包袱一包包放上去。
等候的功夫,车把式闲不住,一边用汗巾扇着风,一边好奇地打听。梁伯闻言,笑着道:“我主家要入汴京求学。”
汴京啊,那可是大宋都城,只在话本子里见过的地方。车把式顿时竖起了大拇指,“能入汴京求学,你主家日后前途无量。”
梁伯笑应了。
等要带的东西都收拾完毕,车把式斜坐在板车前头调试缰绳,等确认无误后,转头道:“主家,娘子,可以出发了。”
许栀和在陈允渡的搀扶下坐在马车边缘,身旁是方梨、秋儿与良吉,加上车把式,六个人,团团将里面的包袱围在中央。
驴车走得很慢,梁伯站在宅院门前,佝偻着腰,朝着这边挥手——
“一路顺风,到了汴京,记得报平安。”
庭前的荷花掉落了几片花瓣,露出内里鹅黄色的莲蓬,蜻蜓栖在荷叶上,不一会儿又飞远了。
许栀和心中蓦然产生了一抹不舍。
陈允渡望着她微微失神的侧脸,伸手将她的指节包在掌心。
板车上人多,驴车走得很慢,赶到渡口的时候,水面上蒸腾的白雾尽数散去,大船上人头攒动,上上下下地卸着货。
津渡人也多,三两成群,衣着简朴,肩背包袱。
水阳县的渡口不是私渡,而是有官府文书的官漕。船工与衙役坐在茅草搭成的小棚子下头登着名册,今日有一艘发往荆州,一艘去往汴梁,其余都近些,去临安需要等后日最早的一班。
良吉将东西扛到棚子下头,回头跟在陈允渡的身后。
听闻几人要去汴梁,衙役抬头多看了几人一眼,见大包小包,以为是去京城投奔亲戚,略扫了几眼物什,便埋头登名。
“辰时二刻准时发船,郎君莫记岔了时辰。”
船工提醒道,“若是没什么需添置,也可上船入仓候着。”
许栀和回头看了一眼秋儿,后者低着头,安安静静。
陈允渡道:“东西备全了,还请带路。”
五人便跟着船工踏上了一艘两层楼高的大船,顺着搭梯而上,船上已然坐了人,不过都不熟识,各忙各的事。
只有在船工领人上船时,才会从自己的世界中抬头望一眼,随后又低着头。
许栀和一行人多,每个人按两百三十文算,一共一千一百五十文。虽然贵了些,但船舱也宽敞,给了相邻的两间。
陈允渡和良吉住一间,许栀和与方梨、秋儿住一间。
船工将人带到,准备离开的时候,许栀和忽然拦住他,“劳驾,烦问此去汴京大约需要几日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