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它们一直是春种春收,这一次却在后面有了一个多月的相对高温,再加上肥也足,它们体型有了明显的变化。
之前有成人手臂粗的红薯也有,但相对少见,偶尔看见一个一群人都要稀奇半天。
这一次挖红薯,那样大小的红薯却比比皆是。
看着它们,宁琅东一群人乐得合不拢嘴的同时,也终于是有些理解童湛言的坚持。
同样的地,同样的种法,仅仅是因为条件的改变产量就变多,这换谁不得坚持?
童湛言也挺开心,因为红薯感染率终于降低到20%以内。
确定这一点的下一刻,童湛言就立刻联系了研究团队那边,跟他们定制了一台能把红薯打成碎渣的中小型厨房用粉碎机。
末了,他上网买了能作为滤网用的纱布以及十好几个大号食品级塑料盆。
粉碎机对方已经做过,再做很快,五天后,地里的红薯正好收完时,东西就送到门口。
拿到那粉碎机,哪怕当时已经是五点多,童湛言还是立刻迫不及待地就做起红薯淀粉。
红薯淀粉的制作挺简单。
把准备好的红薯洗干净后全部打成渣,兑上一定量的水让淀粉全部融到水里后,利用纱布把残渣筛出来。
把水静置一晚,等第二天淀粉沉底和水彻底分离,再把表面的水倒掉,剩下的就是了。
童湛言之所以夜里急着做,就是为了不再特意花一天时间去等待沉淀。
翌日,童湛言得到足足八个大盆的红薯淀粉。
到了这一步,一般会把红薯淀粉拿去晾干,以方便储存等后期想吃时再拿出来用。
这一次童湛言准备全部做成红薯粉,也就略过这一步,直接就带着它们去了后门食堂那边。
红薯粉条的制作也挺简单。
把红薯粉加水加盐兑好,再烧一锅开水,把兑好的红薯粉在搅拌过程中一点一点倒进去,直到它们变得半透明变得黏稠,就可以倒在长盘里晾凉。
倒进长盘时,只需薄薄一层就行。
等晾凉后,就可以拿去蒸。
蒸的时间不用太长,粉条变得更为透明表面起泡且不粘手就可以。
蒸完之后就可以脱模,脱模之后就可以放入冷水中冷却,等温度降下来,就可以切成手指宽的长条。
到这,红薯粉的基础制作也就完成,最后的步骤就是晾干。
刚制作完的红薯粉其实也能吃,只不过口感上相对再次晾干的要差些,没那么筋道弹牙。
童湛言强行压制着肚子里的馋虫,硬是再等了一晚上。
翌日,童湛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往食堂跑,他把那些红薯粉晾在了食堂后面的空地里。
确认那些红薯粉已经能吃后,接下去整整一天,童湛言都有些心神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