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大哥。”苏录‘只好’重新收起那二十文。上回是二哥,这回是大哥,让他到现在还没,亲手花出去一文钱呢。
“真想谢我就考上书院。”苏满撵苍蝇似的挥挥手,让他赶紧进去。
口试的考场就设在书院门内,所有送考的都要在门口止步。
~~
太平书院的重檐山门下,挂着‘海隅毓秀’的黑字匾额,字体遒劲有力。
两侧还有一副楹联,书曰:
‘风自中原携雅韵,云从绝塞化甘霖。’
苏录和众兄弟走进去,便见偌大的前院已是人山人海。几人眺望了一会,才发现口试早已开始……
只见二门前设着一排书桌,二十位跟春哥儿同样装束的上斋学长,正坐在桌后充当口试官。
其实苏满本也该在其中的,但他主动禀报师长,家里有兄弟应考,所以回避了。
二十条候考的队伍长短不一,哥几个便分散开来,看哪个队排的短,就去哪个队排。
苏录选的这一排,前头大概三十个学生,一个个都紧张的要死。
候考的如此,考试的更是要窒息了。他们来到书桌前,跟考官面对面坐下,接受陌生人的考校,不少人说话都结巴了。
考试的方式也很残酷,年轻的考官咄咄逼人发问,只要答错一个字,就挥手让考生明年再来。
通过的考生会得到一块黄色的竹牌牌,如释重负起身行礼告退。
没通过的垂头丧气,不打招呼抬腚便走。看他们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这个年估计都过不好了。
苏录默默数了数,前头三十人,只有九个人通过了,其余都惨遭淘汰,淘汰率超过了三分之二。
这下考生们的压力更大了,幸好苏录身经百战,更残酷的考试都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这才没受影响。
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轮到他。幸好今天响晴薄日,不然冻都冻死了。
苏满事先给苏录模拟过口试,他便按照大哥的吩咐,走到桌前,先深深一揖,恭声道:“前辈辛苦了,规矩后辈都听到了,不劳前辈再费口舌。”
那‘前辈’确实很辛苦,口试到现在嗓子都冒烟了。闻言神色稍霁,点点头示意他坐下,开考前还是嘱咐了他一句:“只有一次机会,想清楚了再回答。”
“是,请前辈出题。”苏录肃容点头,正襟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