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月中旬以后,河中碎冰厚冰多了,船只不好行驶,就会少很多。
而像燕秋府和梅朱府交界处的青云大河,水面极宽,水流很大,从未结过冰冻,两岸船只在严冬时依旧往来行驶。
往府城去是顺水流,裴曜来到水桥码头坐船,这样快一些,不必在路上耽误太久。
冬天回来的船钱比平时要贵一些,也得找稍大的船只,最好有大橹的。
大橹摇起来,比长篙和小桨有力多了,行得更快些。
府城和芙阳镇之间的陆路也有赶大车拉人的,两头毛驴或者骡子拉车跑,走慢路时车夫牵着骡子快走,赶急路车夫便坐在前头扬鞭驱车。
一旦牵扯到牲口,价钱自然是不便宜的。
一个人一去一回,两程的钱就得七十文左右,毕竟府城离得远。
车板大,因此车夫不止拉一个客,边走边凑几个人,不然独自雇一架车的话,可不止这点钱。
陆路多走官道,平坦,牲口跑起来不算慢。
因此回来也能在府城城门口找辆车,先到芙阳镇,再走回去就是了。
不过芙阳镇比起水桥码头,还是离湾儿村远一点。
到府城后。
风势依旧不小,天也有点阴,路上行人都裹紧衣裳,缩脑袋的,戴破帽子的,脚步都匆匆。
也有狐裘华裳的,从铺子里出来就上了轿子或车马,无需在寒风中多行路。
裴曜提着竹篮,风领裹住了口鼻,只露出眼睛和半截直挺的鼻梁。
他直奔廖记。
往常连窗子都大开的店铺只开了两扇门迎客,门前还挂着棉帘子挡风。
店里有一些人正在看东西,几个小孩蹦蹦跳跳的,见了什么都想要,被大人呵斥两句,消停不了一会儿,又说想要这个想要那个。
廖诚良正和一个老主顾说话,见裴曜来了,先让伙计带他去后屋。
裴曜喝了几口热茶,并不着急。
等廖诚良过来,看见那四个别致的小夜壶,又听他说可以往里面灌水,实在忍俊不禁,笑了好一阵。
裴曜说道:“廖叔,这东西收吗?”
廖诚良点头道:“收,怎么不收。”
裴曜放了心,笑着说:“没有上色,不过掏起来也费劲,二十文一个成吗?”
廖诚良想了想,说:“行,二十就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