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兵家之谋,速度为上,现如今辽国仍然是萧太后主政,这个女子人称叫女中的尧舜,着实不简单呐。
可真要辽国人一举南下,大宋朝因为防备不足,还真就抵挡不住,你就说要调兵遣将,运送粮草,少说也得半个月起步,可宋辽边境距离东京汴梁,也就是区区六百里地呀,那辽国的铁骑一个冲锋就能够兵临城下。
说辽军南下,大名府一带的边军一看,妈的妈我的姥姥,说这辽国人怎么言而无信,又来犯我边关呢,而且毫无有征兆。当时火速传令边军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快马急报东京城,就说辽国大军已经越过边关,请求火速调兵支援大名府。
说战报传至东京城,这时候啊,崇德宫里头,刘太后因为有人假传讯息,私发文书布告还生着气呢,可一听战报传来,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八百里边关急报。一听之下,众人是无不惊骇,什么什么,辽国人当真打来了?
一时间,人人都惊出一身冷汗呐,刘太后脸都绿了。
当时马上传令文武重臣召开朝会,结果上了朝堂,一看庞吉没来,说庞吉为什么没来,他忙活着调兵遣将,随时要策应辽军南下呀,太后传旨要开会商议御敌之策,庞吉啊干脆就没接着信儿。
可庞吉没接着太后的信儿,另外一个信儿他可接到了,正是五鼠弟兄粘贴那份布告,说是宋朝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打算痛击辽军如何如之何。庞吉知道啊,这是个假消息,也不知道什么人散布的,嗯此事不值一提。
可庞吉这个人老奸巨猾,他转念又一想,不行,要让这个假消息,传到辽国萧太后的耳朵里,那这个~她老人家还敢接茬南下吗,前者我跟她说大宋朝廷全无准备,她会不会误以为我在骗她,哎呀这可不行啊。
庞吉一着急,再次派出人手,这回啊他学乖了,不再写信,而是让心腹手下人去传个口信,就说大宋朝真的没有准备,您看到的那个文书布告,那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那是假的,不必理会,照常发兵就好。
嗨~可这个事啊,正应了那句话,无巧不成书啊,萧太后兵发大名府,往前行军一百里,突然就接到斥候来报,说是咱们在宋朝境内的探子,已经探知,大宋朝早已经察知咱们要南下攻宋,所以呢人家事先早就做好了准备,并且在各州城府县发下文书布告,要求老百姓各安生业,不必担心。
嘶~啊呀~萧太后当时正骑在马上,闻听此信,顿时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呀,啊呀~这,看来这分明就是庞吉欺骗于我,他这一招使得叫诱敌深入,让我辽军深入宋朝,而后他们正好设下埋伏,难怪大名府的守军节节后退,原来是有意为之。啊呀~萧太后越想越后怕:来呀,快,后队变前队,撤~快撤,撤回咱们大辽境内,撤~
就这么的,辽军仓皇北撤,狼狈不堪,又回去了。容等回去之后又过了几天,这才收到庞吉的来信,说那封文书是假的。但是如此一来,真真假假,反倒让萧太后无法决断,所以发兵一事暂且就这么搁置了。
再说大名府的边关守将,他们也纳闷呢,嘶~怎么着这辽国大军,突然之间杀气腾腾闯了进来,结果一刀一枪都没动呢,又逃回去了,这怎么回事。大宋边军是百思不解,当下只能据实再次发了封战报,说是赖太后的懿德,我主的龙威,辽军自知不敌,已经仓皇撤退。
那么在东京城皇宫院,文武重臣满脑门子都是汗,正琢磨如何调兵遣将,拱卫京城呢,包括刘太后在内,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回啊咱们吃了个暗亏,辽国人来的太快,看着吧指不定这东京还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呢?
结果事情头儿是再次反转,战报传到东京城,刘太后接过来一看,嘶~嗯?哦,太后的懿德,这是说的哀家,皇上的龙威,辽军自知不敌,已经仓皇撤走,这个?嘶~
刘太后先是不解,说我~我有这么大能耐吗,辽军自动撤走?可沉吟半晌,这刘太后可聪明啊,她马上明白了,哦~看来多半还就是那份假的文书布告起了作用了,让辽国大军误以为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这才不战而走。
啊呀~想罢了多时,刘太后又是害怕,又是庆幸,心里头不住地还暗暗感激假传文书这个人,但是呢明面上不能表现出来,这幕后的真凶仍然得继续追查,事情虽然是他们做的,但功劳那可是朝廷的。
刘太后想明白之后,马上换了副神色,她脸上挂着莫测高深的微笑,冲着文武重臣一摆手:呵呵呵,众卿家,不必挂虑,哀家自有主张,罢了,今日朝会到此为止,都散了吧。
嘶~文武群臣一听,这这这,这怎么说的,事在燃眉,怎么能就散了呢?可旨意已下,不敢违抗,群臣硬着头皮三三两两出离了朝堂。
当夜晚间,刘太后可睡不着了,翻来覆去她就琢磨这个事,她知道假传文书的幕后之人,绝不简单,辽国大军要南下侵宋,这个事就连哀家我身为一朝的太后,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的,而且事先还大张旗鼓给粘贴出来,贴的还哪儿哪儿都是,嗯,看来这幕后之人的目的,一来是为了威慑辽国,二来呢也是为了给我大宋朝传个信儿啊。可这是什么人呢?嘶~啊呀,难道一说这是赵祯暗中布置的,这个孩子竟有如此的心机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这么杂念纷呈到了后半夜,刘太后仍然是辗转难眠,干脆起身擦了把脸,坐在灯下拿着这份假造的文书,细细观瞧。这时候外患已平,刘太后静下心来再一看,唉呀~就见这封文书,落笔处起伏顿挫,有筋有骨,转折之间藏锋入纸,收放自如。字里行间带着魏晋遗风,正所谓起笔如山,收笔如锥呀,嗯~刘太后不由得赞叹一声:好手笔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