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校尉皮笑肉不笑,他悖逆不道他承认,如果小将军再问,他还是要说直接踢掉王允留在京城号令百官是上上策。
小将军本人年少资历不足,荀氏其他人呢?
何况年纪小并不是缺点,当年冠军侯十八岁为剽姚校尉二十岁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只要他们小将军有能耐稳住朝堂,大汉就能有个十八岁的大将军。
再一再二不再三,王司徒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给他们找麻烦。
实在闲得慌可以去田里耕两亩地,自己不干活儿还耽误别人没法干活儿的人都该天打雷劈。
既然小将军好脾气不肯和王允计较,那就只能荀氏长辈出面来给他撑腰。
荀仲豫进京是当人质?大概吧,谁知道呢,反正杨太傅和王司徒共同草拟诏书将他们小将军的父亲从并州召职京城应该不是为了让天子给荀氏当人质。
……
京城的闹剧很快传遍天下,看笑话的有之,无动于衷的有之,毫不客气的骂王允利欲熏心办事不过脑子的也有之。
东郡官署,曹操已经解了黑山贼入侵之难,还狐假虎威借吕布和孙坚的兵力抄了几个跳的高的无脑世家。
如今虽忙但忙的有收获,不像之前忙的他天天犯头风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京城的消息传到东郡,曹太守的表情一言难尽,隐隐又感觉有些头疼。
这都什么跟什么?
京师有难八方支援再正常不过,哪儿有援军事先没收到诏书就进京解围还要被问罪的道理?进犯京师的外族兵马真的不是王司徒安排的?
得亏荀小将军据理力争没被拿捏住,不然朝廷才是真的没救了。
曹操暗骂几句,找来程昱奇事共赏。
黑山贼入侵之前东郡官署已经像模像样,可惜能放心用的只有半数,剩下那一半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不提也罢。
他是很缺人,但是也不需要随时背叛他的人假惺惺的前来投奔。
说的就是那陈公台!
东郡无力抵抗黑山贼的大举入侵,情急之下他强征世族部曲御敌怎么了?守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家?
结果可好,山贼还没打进城,城里的世家先反了。
幸好温侯和乌程侯的援兵来的及时,否则这东郡现在会变成什么模样他想都不敢想。
黑山贼可没他讲道理,那些家伙烧杀抢掠的时候管你是世家子还是平头百姓。
鼠目寸光!不识好歹!
曹操想起来那些关键时刻搞事情的无耻败类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想想颍川有那么多兵力也和东郡同病相怜各种风波又诡异的松了口气。
颍川的谋臣武将比东郡充裕那么多都难逃此劫,可见问题不是出在他身上。
不想了,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