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九渊”的名讳,工匠们各个眼冒绿光。
当初九渊的《论语》被疯抢时,他们都去平兴县的墨竹轩帮过忙。
明明他们镇江府的墨竹轩比平兴县的墨竹轩大许多,工匠手艺也比之强多了,往常他们根本不将平兴县的工匠放在眼里。可那时候,他们在平兴县工匠面前就是孙子。
累死累活还要求着哄着人家施舍他们一些书回来卖。
如今可算是能扬眉吐气了。
“能能能!”
等《大学》印制出来,就该那帮龟孙子腆着脸来求他们了!
墨竹轩的雕版工匠们几乎人手一张画,干得热火朝天。
只吃干的不喝水,为的就是不上茅房。
天色刚刚擦黑,墨竹轩的后院已是灯火通明,根本用不到两天,一天半就雕版完成。
因《论语》和《孟子》的销量实在喜人,掌柜已做好了《大学》大卖的准备,觉得一版不够,又让人雕一版。
为了赶工,掌柜连自己一家老小都拽过来帮忙。
工匠们更是昼夜不歇,紧赶慢赶,待到第十天,竟已经装订好了两千本。
连陈砚都佩服他们的速度。
墨竹轩只在门口立了一块贴着红纸的木板,写明“九渊”新作《大学》开售,客人们便陆续跑来抢购,整个墨竹轩人满为患。
等孟永长得到消息赶过来时,掌柜双手一摊,无奈道:“这《大学》实在太好卖,小的也调不出货呀。”
孟永长也不知怎么就找了陈砚的客栈,往他房间一座,开口就是:“你真没义气,画稿竟然不给我给了外人!
那委屈样,仿佛陈砚干了天大的恶事。
陈砚问道:“墨竹轩不是你孟家的产业?”
“是孟家的产业,不是我管,我只管平兴县的墨竹轩。”孟永长嘴巴可以挂油壶:“我那好后娘一门心思帮她儿子争夺墨竹轩,谁能说得准往后能不能落到我手里。”
正所谓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自他爹娶了续弦,他从一个长子变成了家里的外人。
他爹以读书考科举的名义将他打发回老家平兴县,还将那快倒闭的墨竹轩交给他。
要不是碰上陈砚,平兴县的墨竹轩早倒闭了,他在孟家也不能像现在这般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