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与春节(正旦)、清明节、中秋节并称汉文化圈里的四大传统节日。
今年的端阳节正赶上冬小麦成熟的日子,百姓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更是日夜不停的抢收麦子,毕竟一年的吃食就指望这一季了。
麦子丰收了,一年就吃食无忧了,再种一季夏庄稼,可以换钱添置家用的。
江毅戴着棒球帽,穿着短袖T恤,右腿上插着一把手枪,是的,你没看错,是一把手枪,他的手枪终于造出来了。
造他的手枪可费了劲了,他还先造好了二十来颗9mm的子弹,结果造手枪时难为坏他了,这个世界,越小的东西越难造。
一个多月过去了,始终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一生气,算了,造一支大一点的手枪吧。
他想起了有“掌中大炮”之称的史密斯威森M500转轮手枪,可发射12。7×41毫米子弹,百步之内可打穿8公分厚的钢板。
由于子弹过大,每次只能装五发子弹,全枪长约五十公分。
江毅就按这个数据花了二十多天,造出了一把,经过反复测试,他将整枪缩减了近十公分尺寸,但依然有四十公分长。
由于枪身过长,插在腰间很不方便,他就自己设计了一个绑在右大腿外侧的枪套,跟米国的西部牛仔一样,枪在大腿上插着。
接着又造了二十发与之匹配的子弹。
每天骑着马骚包的去查看百姓的麦收情况。
今年春季乾州的雨水偏少,但依然不影响小麦的丰收,主要得益于那些俘虏劳工的功劳,水渠开挖的够多,排水、灌溉很是方便。
按百姓估计,今年麦子亩产三百斤应该不难,江毅很是欣喜,百姓家中有粮,就不会生事端,部队的军粮也有了着落。
于是下令全军,在保证正常的战备值守外,全部帮就近的百姓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力争做到颗粒归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河北岸的乾州在忙碌着收麦子,河南岸的豫州也很忙,六个国家建立在一个小小的豫州,于是,几个国家为了争地盘、抢庄稼开始了大战。
这一打不要紧,战火蔓延到了徐州和渠州,以前的州界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全部是国界,国界又没有明显的界线,谁的拳头硬、实力强,他说国界在哪,那就是在哪。
几个国家一混战,百姓的庄稼也收不成了,纷纷忙着逃亡,于是大片大片成熟的庄稼被战火焚毁或被军队踩踏。
这天江毅正好带着一众亲卫来到罗湖府,见有大批的百姓从南边而来,看衣着和神情就不是本地百姓。
拦着一问才知道怎么回事,百姓还告诉他说,豫州几个国家的军队都打疯了,只要不是他们国家的人,见了就杀。
江毅暗暗叹了一口气,告诉这些百姓尽量往北走,到了巨鹿北边有好多房子和土地可以给他们安身。
遂带着部队继续南下,来到了黎阳津,站在黄河岸边看对岸,大批的百姓在过浮桥,对面岸边还有很多百姓簇拥在一起。
江毅很想去对面看看,但是他忍住了,现在不是与他们几个国家争论的时候,他们能在这么一个收获的关口还在打仗,放任这么多百姓逃走,他们能聪明到哪去?
国以民为本。一个国家连百姓都没有,还叫什么国?按照这些人的德行,除了抢地盘,争城池,还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