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搞清楚了梗概,鼎羽又跟李老确认了一番。
从李老口中得知,“魏家国”这个师公他一点印象都没有,只记得小时候曾经跟着队伍在战场上辗转,后来还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
师徒两人凭借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活人无数,直到55年才返回燕京安顿下来。
“卧槽,打美国人的时候您才十来岁吧?!”鼎羽惊讶的问道。
“那又怎样?当时十几岁上战场的人多了去了,也不差我一个。”
李老的回答听起来有些得意,这可能是他“成年后”最得意的一件事。
“您师公‘魏家国’我就不提了,但是我能肯定您还有两个师叔,这俩人后来哪儿去了?”
李老很干脆的回答:“不知道,不记得了。”
“半个世纪前的事,我能记得这些就不错了。”
鼎羽接着问道:“我记得您跟我说过,您师傅曾经是名镇一方的名医,一手针灸术出神入化,因为某些未知原因在潭柘寺附近隐居了起来。”
“这是55年以后的事情?”
“不是,应该是四几年的事情。”
“抗美援朝的时候是师傅隐居后唯一一次主动出山的。”
“也就是说在王坐化离开少林寺之后,救下您收你为徒,还加入了匹将军的队伍。”
“后来也许发生了某些事情,让他心灰意冷,隐居在燕京潭柘寺。”
“有没有可能跟你师叔、你师傅的师父有关系?”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寺里本来就出了一些‘墙头草’,您觉得会不会涉及到‘背叛’之类的事情?”
这问题李老琢磨了很久才回答。
“我只知道师傅心里面有个心结,所以隐居起来不再行医。”
“至于原因,也许像你说的确实存在‘背叛’之类的。”
鼎羽看了看“志异堂”名单上两个被王坐化画了红圈的人名,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
“您师父临终前,除了留下那个邮件地址,让您把‘志异堂名单’转交给我爹之外,还交代过什么吗?”
“除了发邮件给你爹这件事,师父什么都没交代。”
“遗物呢?有没有什么遗物?”
“没有,师父走之前自己都安排好了,除了那‘名单’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