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钱氏刚搬过来的时候,孟太太还去走了一趟,四下里瞧了瞧,心里边就有?了谱。
回去跟丈夫说:“是个挺好的人。”
孟大书袋问?:“这怎么说?”
孟太太就说:“三娘家里边那棵紫藤花开得?那么繁盛,都跑到邻居家里去了,先?前王家人没搬走的时候,说了好几?回呢。”
“这次过去,我看?她把越过墙的那些用竹竿架起?来,还用布条加固了,一看?就是又会过日子,又与人为善的呀!”
孟大书袋听了点点头?,如同?母鸡下蛋一样,丝滑地掉了个书袋:“见微知著。”
今天?上午钱氏往这边来走了一趟,还提着一篮还在乱蹦的鲜虾。
她说有?人托她到孟院长这儿来问?问?,看?龙川书院还收不收学生。
她给这夫妻俩说:“是好人家的孩子,父亲官位虽不算高,但也是有?些品阶的。”
“现下家里边出?了点事,顾不上孩子,就叫他来这儿待着,求个安生,不拘非得?学点什么。”
孟大书袋就问?:“几?岁啦,男孩儿还是女孩儿?”
钱氏如实说了:“男孩儿,三岁了。”
孟太太吃了一惊:“这么小?”
“是不大,”钱氏自己偏心眼儿,不免要多说几?句:“他很聪明的,人也机灵,不需要费心带,不是那种会缠磨人的孩子。”
孟太太对这话将信将疑。
三岁大的男孩儿,有?老实的,但更多的还是贼头?。
只是这会儿钱氏这么说了,她当然也不至于出?言否定,驳人家的面子。
收与不收,都得?看?丈夫的意思。
孟大书袋那边儿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丝滑地掉了个书袋:“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钱氏茫然地看?着他。
孟大书袋微觉落寞,只得?说得?更明白些:“这孩子太小了,你得?了空,请他家里的长辈带他过来,叫我瞧瞧,再说收与不收。”
钱氏笑盈盈地应了。
孟大书袋又说:“我还不一定会收他,东西你拿回去。”
钱氏“嗐”了一声,说:“这不是他们给您老的,是我孝敬您老的,我跟孩子在这儿安家,以后?还怕没有?地方搅扰您吗?您好歹给收下吧!”
孟大书袋听她这么说,就向她道谢,把东西给留下了。
等钱氏走了,孟太太掀开罩在竹篮上的荷叶,旋即便跳出?来几?只小虾。
她有?些惊奇,笑道:“钱太太真是实诚,好鲜的虾!”
叫厨娘拿去用井水洗了,一半裹了面粉下锅油炸,另一半拿来摊鸡蛋吃。
中午孟大娘子上完课回来,老远就闻到味道了:“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