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乐认真的摸了摸仲小雨的,又摸了摸自己的,严肃的点头说:“是有点松了,不行,我也受不了,我过段时间还要回家的,要是打不过我弟,我妈可不会放我继续逍遥,我跑出来开健身房能让我妈同意就是答应了她一定会好好的保持住身手。”
仲小雨听的有些稀罕,“你居然是个妈宝女?看不出来啊,我看你平常过的这么潇洒,还以为你家不怎么管你呢。”
庞乐说:“是不怎么管我啊,但这要建立在我依旧很能打的基础上,毕竟我脾气不怎么样,按我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看不住就要惹祸的性子,但她更担心我惹祸了打不过反被别人打死,所以我妈才隔段时间让我弟过来看看我,顺便试试我的身手,要是我能打过他,就说明我没有懈怠,再怎么样也能活着,可要是打不过,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我要是不主动回去,我妈就会杀过来押着我回去,她一来就会带着我爸,我妈还好,我不听话只会打我,但我爸就不行了,他会一脸担忧双眼含泪的看着我,我最怕这招了,要不了几天我就只能乖乖回去。”
关夏听的好笑,庞乐还真是一身反骨,吃软不吃硬,同时关夏还对庞乐她爸也有点好奇,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个好汉,才能在一家四口只有他最弱的情况靠眼泪拿捏住剩下三个都非常能打的人。
在庞乐的插科打诨下,大家说说笑笑的吃了一顿美食。
尤其是仲小雨和庞乐,打着明天就开始锻炼的旗号吃的几乎是热泪盈眶,要不是关夏知道内情,看她们的表情还以为她们要被流放到美食荒漠。
出来聚餐时是夕阳西下,可等一群人回到临昌市局,就已经是夜幕低垂。
因为许年提前打过招呼,所以张队早就等着她们了,等关夏一走上二楼,张队就从办公室里出来说:“你们回来了,怎么样?吃饱饭了吗?要是没吃饱就去食堂再吃点,林锦南的罪行也罄竹难书,这一场审讯下来少说也得两个小时起步。”
何止是吃饱,简直是快吃撑了,关夏一听就连忙道:“吃饱了吃饱了,那咱们现在就开始?张队吃饭了吗?”
张队精神奕奕的道:“我也吃饱了,一直等着你呢,那咱们现在就走吧?那个林锦南嚷嚷了一下午要见你,审讯的专家都被她烦的不行了。”
关夏立即跟上张队的脚步,大步流星的去了关着林锦南的审讯室。
关夏到了近前才知道,离伍杨所在的审讯室并不远,或许是专案组的大部分人都集中在旁观伍杨的审讯,所以跟关夏预料的差不多,除了打过几次交道的高局,就只有零星几个没见过的人与他站在一起。
高局照旧拍了拍关夏的肩膀勉励了几句,才放关夏进了审讯室。
这次依旧是由张队陪同,不过与伍杨的平静不同,关夏刚一推开门,就感受到了林锦南仇恨的眼神。
如果眼神能杀人,只凭林锦南流露出来的恨意,只怕这会儿关夏都目光扎的千疮百孔了。
但奇异的是,关夏并不紧张,也不意外,甚至比上午审讯伍杨时还要镇定从容,不慌不忙的在椅子上坐下甚至整理了一下衣摆,才看着面容扭曲眼神里满是恨意的林锦南道:“听同事说,你一直在嚷嚷着见我,我现在来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不过你可要抓紧时间,刚审讯完伍杨我没多少耐心,说不定什么时候懒得听就走了。”
听到伍杨的名字,林锦南更恨了,但不过几秒,就出乎关夏预料的冷静了下来,看着关夏冷笑了一声说:“我原本以为你是个废物,竟没想到我看走眼了,要早知道如此,我之前就应该刚知道你时就派人杀了你。”
关夏面无表情的听着她大放厥词,一点心理波动都没有,直到她说完了,才有点不耐烦的道:“什么早知道应该,人都坐进审讯室了就不要说这些废话,与其跟你在这里浪费时间,我还不如回去继续审讯伍杨,至少他比你配合的多,我问什么他就说什么。”
“不可能,”林锦南的表情又变的狰狞起来,斩钉截铁的说:“伍总跟我是一类人,他不会这么软骨头,一定是你在骗我,你这个……”
林锦南还想骂她,关夏刚皱起眉头,张队就猛的拍了一下桌子,表情威严的呵斥了几句。
因为张队的声音太大,关夏完全没听见林锦南骂她的那句话,不过即使听见了也不会受影响,毕竟关夏有美好的未来,而林锦南注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逃脱不过死刑。
想到此,关夏的情绪更稳定了,甚至微微笑了笑道:“你不信?那不然我跟你说说伍杨都说了些什么?他跟我说将从孤儿院走出去的孩子发展成组织成员,是你一手策划并促成的,还跟我说他创建的犯罪组织之所以能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都是你在出谋划策落地实施,还跟我说,你确实跟他有些像,但也没那么像,毕竟在他眼里,除了他之外的人都不是人,包括你,他之所以杀人,之所以替那些可怜人报仇,并不是他同情他们,而是觉得那些受害人吵闹,他烦躁那些声音,他不想受影响,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你身为他的心腹,肯定听过吧?现在你相信伍杨确实招供了吗?”
关夏原本以为她这些话会刺激到林锦南,毕竟从她的所作所为看,她是真心的认同并贯彻着伍杨的理念,谁知道林锦南听着反而也露出了笑容,挑衅的看着关夏道:“就算他真的那么容易被你们拿到口供又怎么样?我跟了他那么多年,我比你更清楚他的为人,都说看一个人要论迹不论心,我不管他是怎么想的,也不在乎他只是厌烦还是同情那些可怜人,我只知道他确实拯救了很多人,非常非常多的人,所以随便你怎么说,我只会相信我我亲眼见过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