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觉得太可惜了,现在辍学,那以前的学费和时间不是白花了?”刘校长问,“厂里能不能在招工条件上放松一点要求?”
“刘校长,这是国营单位的招工,不可能为了某个群体更改制定好的招工规则。”
话虽如此,但她还是喊上人事科长,一起去了趟家属院。
在路上,刘校长问:“武科长,果酱厂的招聘条件中,要求报考人不能是在校生,这个条件有什么必要吗?”
“那可太有必要了,以前咱们厂招工的时候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武科长解释,“有的在读高中生,用初中毕业证参加考试,考上以后又不舍得放弃高中学历,家长就在厂里各种找关系,想让厂里通融通融,替这孩子保留一年工作资格,等孩子高中毕业再来上班。”
叶满枝说:“那肯定不行呀,厂里招工就是有用工需求的。”
“对呀,所以这事就没成嘛。本来他回去上学也就没什么了,但是家长舍不得考上的工作,让这孩子办了入职手续,没过一个月,就把工作转给亲戚了。那接班的人和考进来的人,水平能一样吗?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所以为了杜绝这种乱象,咱现在都不招在读学生。”
叶满枝:“……”
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为了参加这次招工,三十个在读高中生选择肄业了。
刘校长带他们去了一个学生家里。
据说这个男生学习很好,今年参加高考的话,有很大概率考上大学。
“陈同志,你家车亮是读大学的好苗子,毕业以后能端上国家的饭碗。现在放弃读书,太可惜了。”
车亮只有初中毕业证,去了果酱厂只能在车间当工人。
刘校长已经来劝过好几次了,车亮妈妈不耐烦道:“刘校长,读大学好是好,但是你能保证他一定能考上大学吗?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嘛,现在有了现成的工作机会,就让他去干吧。他爸是工人阶级,他也是工人阶级,我们家不觉得可惜。”
“工厂招工考的不只是文化课,”刘校长劝道,“参加招工考试的起码有几百人,你就确定他一定能考上?”
“这次考不上就等下次,果酱厂不是要招300人吗?总有考上的机会。”车亮妈妈摆摆手说,“刘校长,你就别劝了,去年不少高中毕业生因为没工作下乡了,就算车亮高中毕业了又能怎么样?”
女人动了动嘴唇,没说接下来的话。
以他们家的条件,给孩子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与其让他下乡,还不如去果酱厂当工人呢。
刘校长叹着气走出筒子楼。
他跟叶满枝商量:“叶厂长,果酱厂要招300名833厂家属工,这次只招60人,之后还有240个名额。如果这次有在读学生考上了,能不能先保留工作名额,让他们回校完成学业,等到下次招工的时候,让他们直接进厂工作?”
叶满枝默然很长时间,看向他说:“刘校长,你为学生着想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833厂的职工家属太多了,照顾了他们,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这个用工名额对任何人都是很宝贵的。一个学生能通过这次的招工考试,并不代表他一定能通过下次的招工考试。将他们招进来,又不参加工作,厂里无法对其他人交代。”
“……”
“刘校长,工厂招工要保证公平,但高中校园还算是象牙塔,你不如在学校内部想想办法。”叶满枝建议,“这次有30名学生辍学了,但并不是30人都能通过招工考试的,如果有人没考上,学校那边也许可以通融通融,让他们重新回去完成学业。”
*
送走了刘校长以后,叶满枝特意跟武科长和戚彩云强调,这次招工考试一定要严格把关。
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招工考试,选择了辍学。
咱不能让人家付出的代价变成笑话。
戚彩云严肃保证一定好好办,然后果酱厂的招工工作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果酱厂由戚厂长全权负责。
另一边的曙光厂里,雷万元难得郑重地召开了一次班子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