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燕华商会决议,抱团支持福建商人时。
大明盗取盗用燕华技术的工厂主,很快就被福建工厂主压着打。
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大明因与朱棣的关系,无论太子做了什么。
只要朱元璋活着,只要朱雄英还是大明的太孙,未来的储君。
朱四郎都会找各种办法,扶持大明的工业化。
就比如,派出技术人员指导。
但他们没有。
只能用这种,不计成本的方式自己培养。
……
马哈木从厂房走出来时,叮嘱道:“记住,要对工人进行扫盲,工业化上,燕华怎么做,我们就不折不扣跟着学,摸着燕华过河。”
不然。
等到朱标登基,一旦在海上,和朱棣碰撞受挫,大明的兵锋,极有可能会完全转向陆地。
而且,据他了解。
朱皇帝的设想,就是大明保持海贸的同时,让燕华守护大明海上利益。
而大明主要对手,还是北方草原。
彻底铲除游牧文化对大明的威胁。
朱皇帝这种战略设想是有迹可循的。
派朱四郎出海,当朱四郎在海上建立起一支强大武装力量后,马上全面放开海禁。
于此同时,全力支持,朱四郎离开大明时,留下的蒙汉示范区。
朱标一旦与朱棣的摩擦受阻,极有可能兵锋完全转向北方。
即便朱标不会完全执行朱元璋的战略。
太孙朱雄英也会这样做。
工业化,有着燕华帮扶。
一旦大明兵锋完全转向北方后。
草原、他们蒙古人,拿什么抗衡大明?
如今,仅剩的机会,就是抢在大明前面,完成蒙古人的工业化!
这些年,在燕华,他算是看明白了。
即便人口少,疆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