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来说,什么技术升级,什么国产利润他不太关系,可是一旦又大型的工厂在四九城落地,就意味着大量的人员就业和大量的税收。
管你是外资还是本地资本呢!
“行啊!”杨德荣拍了拍自己的腿,道:“那太行了,你说吧,要什么政策,我给你一条龙包好!”
“嘿嘿……”刘青松笑着道:“我要个造车的资质,还有工厂地盘……咱们之前的轧钢厂,就不错,现在不是解散了,给我用,我改造一下就能干了!”
造车!
不简单!
但是也简单。
无论哪个车企,前期的时候肯定是拼凑,外加模仿。
说白了就是进口零部件然后自己加工,自己组装,最后拼凑成一个自己的汽车。
所以前期的场地,完全没有必要做的太大。
当然了,后期的场地需要扩建,那也没关系,把周围的土地也拿过来就行了。
“杨叔叔……轧钢厂后面还有大约四百亩的空地吧,您也得给我……”
“嘶嘶嘶!”杨厂长倒抽几口冷气:“你这是空着手给我白要啊……”
“嘿嘿!”刘青松道:“这不是给政策么?”
“成!”杨厂长点点头,道:“这事我给你搞定,造车资质好弄,但是这个工厂和场地,你得给我一个承诺,第一,需要跟香江那边签订两个协议,一个是技术支持协议,一个是融资协议。你得有钱了,有技术了,有规划了,我才好把东西批给你,给你开门啊!”
“好!”刘青松道:“您交给我吧,一个周的时间,我就弄出来!”
接下来的一个周,刘青松就去办了。
两个协议太简单了!
技术协议那不就是自己的科研中心吗,随随便便签订一个协议就行了。
至于这个融资协议,那就更没问题了。
刘青松将自己在香江的农贸公司弄了过来,直接把资金打到了国有银行的户头上。
也不多,前期三个亿的启动资金。
这些钱到了的当天晚上,杨德荣就开着车亲自上门,道:“你小子……特么的真有本事啊,我们这融资都融了半年了,一个屁也没有融过来,你这一口气就弄来了三个亿的港币啊!”
不怪杨厂长这么惊讶,主要还是这个时候的国家太轻了。
三个亿?
别说对于个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海量的资金了。
“嘿嘿嘿……”刘青松道:“杨叔叔,我的资质证书能弄到吧!”
后世的时候,各大企业都纷纷下水造车,但是直接造车的少,大部分都是跟一些老的企业合作。
比如化为、苹果等等,都造车,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跟传统车企合作,或者直接收购一个快要倒闭的车企。
为什么?
因为资质太难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