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复走后,陈晋内心斟酌,权衡着利害,看要不要下山一趟。
就见小叔陈潭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匆匆而至。
“老叔,可是出了甚事?”
陈晋开口问道。
陈潭走得急,有些喘气,伸手抹掉脸面上的水渍,沉声道:“小郎,这段时日你好生躲在山上,可千万不要回家。我听到消息,说衙门募兵,启动徭役,并派遣兵丁差役下乡督办。”
陈晋双目一凝,前两天才听王复说起募兵告示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蔓延到了乡下:“已经在胡乱抓人了吗?”
“那倒没有……可这样的事,防的便是个万一。有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说到这,赶紧打住,生怕“秀才”字眼,会触及陈晋伤心处。
然而陈晋神色如常,直接问:“徭役的话,咱家也躲不过去吧?”
陈潭点点头:“徭役分摊,家家户户都得出人。我决定应了差事,去当兵行伍,征战沙场,说不定能斩获军功,也算是个出路。”
“老叔!”
“小郎,你不用说什么。此事我已经和你大伯商量好,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咱也是读过书,练过武的人,本就不甘心一辈子当牛做马,正好趁此机会,出去闯荡一番。”
陈家三房,大房陈源娶妻生子;三房剩下陈晋一根独苗,又是个文弱书生。
相比之下,陈潭正值壮年,没有妻小羁绊。其挺身而出,当仁不让。
但任凭谁都清楚,这个时候去应征,其中艰苦凶险,不言而喻。
陈晋目光闪动,忽道:“老叔,你且稍等。”
当即铺开文房四宝,奋笔疾书起来。
约莫两刻钟后,写好,吹干了墨,将纸张递过来:“这是一篇入门养生功,练之,可强身健体。你且拿去,有空练一练,或许有些用处。”
陈潭一愣神,疑问道:“养生功?你从哪儿弄到的?”
陈晋早有借口说辞:“我县城学堂的同窗王复在那边建了座草堂,他是个练武之人,有不少功法书籍。我去借阅时,无意中看到这份法门,便抄了回来,本想自己练练的。”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陈潭不再生疑。
武功技艺,养生法诀,这些东西在市面上并不罕见,各种版本流通开来,泥沙俱下,真假难辨。
残本、善本、真本、手抄本……
不同版本,不同价值。
并不是说有了文本,照葫芦画瓢就能学会了的。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