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领土中,还有五十万平方公里。包括那个犀牛角部分和南部的长条状部分。在这部分中,迪沙城位于南部长条状领土的中间位置,紧邻印度洋。迪沙城就是当年黑鹰坠落的事发地。
迪沙的市区面积约为2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50万。迪沙城和周围一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是非洲之角的首都特区。
这个国家的政府和各派被阿里打败的军阀都拥挤在这里。
这些军阀们躲到这里还不消停,他们大概有不到一万人的民兵,分成几十支。这个国家的总统、部长,以及各级官员都在这个城里。
他们在国际上代表这个国家。各国的领使馆也都在迪沙城内。
这里是个海港城市,还有机场。和世界各国交通顺畅。城市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迪沙的主要工业包括了食物与饮料制造,以及简单的纺织业,尤其是棉花去子加工。
由于长年的战火早已破坏迪沙市的国际机场,因此仅有一些私人航空公司会不定期地在市区周遭的小型机场起降。
迪沙仍然是索马里南部最重要的海港,并有道路连接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等国位于内陆的城市与地区。有点令人意外的是,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迪沙却因为独特的背景因素而拥有东非地区最进步的电信发展,包括可以透过通讯卫星与国外联系的市区移动电话网络,互联网供应商,乃至于网络咖啡厅的存在。
令人费解的是,阿里已经控制了这个国家四十九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但是,他没有进入迪沙城的意思。
他只是把迪沙城封闭起来。切断了迪沙城和内陆的联系。让迪沙城变成了一座类似新加坡的孤岛式独立城市地区。
那些老军阀和政客们,在这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战一次,政府官员走马灯似的不停转换,有时处于无政府状态。
他们试图向阿里讨要维持朝廷的开支。索马里兰的小朝廷也试图希望阿里养活他们。阿里根本不理会他们。他只是专心的搞自己的领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西北部七个省的独立行为,他也视而不见,默许了索马里兰的独立。搞得现在,大家都对非洲之角到底谁说了算都有些迷糊。
政府间的事情,阿里一推三六五,让他们去找迪沙城内的政府去。
可是迪沙城的政府发出的命令连城都出不去,城外都是铁丝网和阿里的民兵。任何人试图出城,都会被赶回去。
阿里把游手好闲的人,失业的人全都招进了军队,严加管束。
他的军队分两种。这次搞得六个合成旅以及新建的海军和空军,属于国防军。而收集起来的无业游民,以及部落里的无业青壮则相当于地方守备部队,也就是类似北宋的厢军。
这些人装备很差,只有皮卡车上,架设的05式高射机枪、63式火箭炮、红箭73多用途导弹、120mm迫击炮等装备。单兵只有81式突击步枪和88式班用机枪、手雷、无后坐力炮等简单装备。
这些人都是强制征兵,但属于雇佣兵性质。他们是有工资的。家属也居住在军营的眷村里。阿里提供子女免费教育,免费家庭住房和免费医疗。
这些人将在军营里进行严酷的训练,锻炼他们的服从性。随着工厂和农业的发展,这些人中适合做工人和农民的,会逐步退役到工厂和农场成为有固定职业的劳动者。
阿里通过这种方式,逐步瓦解部落的地方势力。强化本地治安环境,逐步把部落变成历史,最终把他们带进现代社会。